分享縮略圖

美媒:中國企業如何造出不到2萬美元的電動汽車?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美媒:中國企業如何造出不到2萬美元的電動汽車?

2024-09-11 09:34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重慶的拼車司機張峰連(音)兼做當地導遊,載著遊客遊覽長江沿岸美景。與中國大城市的許多這類車一樣,張的車也是電動汽車——中國製造的比亞迪。張的這款車不算完美但很實用。張花了13萬元(約合1.8萬美元)買下這輛車。在美國,最便宜電動汽車的售價約2.9萬美元。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中國能生産出成本更低的電動汽車,包括激烈的國內競爭、補貼、較低工資和全面的供應鏈等。

中國約有100個電動汽車品牌。持續的價格戰拉低了電動汽車的價格,也讓一些本土品牌奔赴海外拓展。歐盟、美國和加拿大認為,在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通過補貼獲得不公平優勢。中方否認這種指控,並已通過反傾銷調查進行反擊,最新舉措是對加拿大的進口油菜籽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等。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企業是靠長期努力脫穎而出的。從20多年前開始,中國企業就在新能源領域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和産業佈局,通過激烈市場競爭,形成了自己的獨有優勢,包括技術創新優勢、産供鏈優勢、市場生態優勢。

從中受益的並不僅限于中國國內汽車製造商。中國政府還為特斯拉提供在上海建廠的優惠條件。特斯拉取得了突破並向人們展示能在華盈利。

中國勞動力不但勤奮而且工資相對較低,這是特斯拉和中國品牌能夠生産越來越實惠的電動汽車的另一原因。在長沙,人們絡繹不絕來到比亞迪招聘中心,很多人提著行李箱從外地趕來。若被錄用,他們就可住進公司宿舍,第二天開始上班。一名吳(音)姓汽車組裝工人説:“我每月能賺到約7000元。”這種薪水並不算低,尤其在長沙這樣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但想在工廠上班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少。作為應對,製造商紛紛提高工資並使工廠逐漸實現自動化,而這也在慢慢侵蝕中國的勞動力優勢。

或許,中國最大的優勢還是已形成全面的供應鏈或實現(上下游供應鏈的)“垂直整合”。業內人士説,垂直整合意味著車企本身就是電動汽車關鍵部件的供應商。如果能控制電動汽車最昂貴的部件,就能顯著提高定價權。(中企)正在吸引更注重技術的買家,下一波中國電動汽車將配備更多智慧設備,且與外國電動汽車相比,它們的價格將更便宜。


【責任編輯:孫軻】
無障礙
返回頂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