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正努力步入跨越式發展階段
今年8月1日,坦尚尼亞第一條現代化的標準軌距鐵路正式通車,這條由來自中國、土耳其等國家公司參與建設的鐵路,實現了該國多年來努力通過現代交通連接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與中部地區的夢想。
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條鐵路不僅實現了完全的電氣化,而且採用了先進的智慧和數字化技術,機車設計現代,乘坐寬敞舒適。坦尚尼亞媒體將這一鐵路看作是該國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社會轉型“跨越式發展”的標誌。
非洲發展追求呈現跨越特色
這類現代化發展的標誌項目,如今在非洲大地上越來越多。數年前,在達累斯薩拉姆市建成運作的城市快速交通網,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第一個城市快速交通系統,被稱為城市化發展的“非洲特色”標誌。賓士在東非高原的由中國援建肯亞的蒙內鐵路(蒙巴薩到內羅畢標準軌距鐵路),更是被視為非洲步入現代化的“里程碑”。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一家電動摩托車企業從中國進口鋰電池,開始在烏干達生産電動摩托車。
從經濟類型的佔比上看,2012年非洲的數字經濟僅僅貢獻了GDP的1.1%, 到2020年增加到了4.5%。到2025年,非洲的數字經濟預計將佔到GDP的8.5%。不僅是新經濟,非洲也在重新審視自己傳統的農業。肯亞以小農戶為主體的牛油果生産,開始挑戰傳統的牛油果生産國——墨西哥,而這種方式正在掀起基於小農戶生産對接全球市場的新綠色農業革命。
一方面,在新的經濟全球化浪潮和新技術變革的激勵下,今天非洲不再僅僅盯著自己的礦産和資源,而是開始勇敢地發展新經濟。這形成了強大的內驅動力。另一方面,近年來非洲國家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密切展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實現快速發展的外部動力日益增強。非洲成為全球發展倡議不斷付諸實踐的主要合作夥伴。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非洲國家在世界(主要是西方國家)依然將其視為“發展的洼地”“貧困大陸”的固有偏見中,努力推動自身的跨越式發展,且初見成效。這一努力雖然還不能説完全改變了非洲大陸的總體經濟社會景觀,但是看看衣索比亞的工業園區,盧安達基加利的城市管理和勞動密集製造業的發展,以及一條條不斷出現的現代化鐵路和公路,一個個現代化的港口等等,無疑開始改變人們對於非洲戰亂、饑餓等傳統的刻板印象。站在新的經濟全球化語境下來觀察非洲發展的總體趨勢,非洲國家力圖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雄心以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採取的具有跨越特色的發展追求,可以説是非洲發展最具特色的變化,也可以視為全球發展進程中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靚麗風景。
國家發展能力提升與中國經驗
非洲,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殖民時代一直都是被改造對象。在西方設定的話語、權力和發展路徑的依賴下,非洲發展長期依賴外部援助,深陷動蕩、貧困、低增長和債務的困擾。如何實現自主發展,擺脫長期困擾非洲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成為非洲國家去殖民化之後最為緊迫的課題。最近十多年,非洲大陸呈現出的不同以往的發展趨勢正是這一努力的成果。從2013年到202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平均增長28.87%,貧困發生率由38.9%下降到35.4%。非洲出現了可喜的新發展勢頭。
非洲國家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機會,追求自主發展道路之所以能取得明顯成果,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非洲國家發展能力的提升。
第一,非洲國家重視非洲一體化發展,非盟在區域和平與安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整合協調作用日益加強,尤其是在維護非洲地區穩定方面,非盟的獨立治理能力愈發凸顯,這為非洲整體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第二,經歷了去殖民化後一到兩代人的實踐,新一代非洲政治精英廣泛採用“非洲發展實用主義”策略,將經濟發展作為優先事項,經濟持續發展帶來國家治理能力明顯改善。
第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非洲勞動力素質顯著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明顯改善,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第四,從本世紀初開始,多數非洲國家普遍“向東看”,尤其是學習借鑒中國發展經驗。中非合作論壇助推了非洲嘗試跨越式發展。可以説,非洲擁抱新發展理念,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第五,非洲國家在紛繁變化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堅持國家利益優先,順應國際正義、不選邊站,巧妙地利用其地緣戰略的杠桿,展開與包括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在內的不同類型發展夥伴的合作,確保了非洲國家自身利益和發展進程的穩定。
非洲國家之所以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機會,贏得自身發展空間不斷擴大的成就,除了自身發展能力的提升以外,還與中國發展的外溢密切相關。
中非貿易額從2000年的105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2821億美元,增長近26倍。2009年,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過去十多年也是中國對非發展合作最為活躍的階段。不僅如此,非洲國家領導人和非洲社會普遍看重中國的發展和減貧經驗。中非發展經驗和治國理政經驗的交流,成為過去十多年全球發展學習領域的主要內容,也是提出和踐行全球發展倡議應有之義。
很顯然,非洲在過去十多年探索跨越式發展的努力,離不開中國發展經驗的參考和中國發展資源的支援。最能呈現非洲發展變化的鐵路、公路、港口、工業園區、開發區,以及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等,無一不刻著中國的烙印。中非之間多領域、多層次富有成效的合作,也是中非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範例。
實現目標仍需應對諸多挑戰
非洲大陸發展基礎薄弱,發展進程曲折,自我發展的動能長期不足,多年來處於全球發展排序的末端。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不可能沿循舊的規律,徹底改變非洲大陸落後的格局需要採用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當然,非洲要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前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應重視農業部門的基礎性對於增長的意義。非洲除了土地資源豐富之外,勞動力資源也非常豐富,尤其是青壯年人群。非洲大陸的青壯年勞動力數量高達6.5億,且處於嚴重就業不足狀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暫時不可能吸收這樣巨大的勞動力資源。突破農業發展的瓶頸,需要投入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農業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農業産業,推動産業規模化和商品化,聯接全球農業供應鏈,積累工業化的資本。彎道超車的工業化,繞不過農業發展這一關。發展農業可以節約資本,利用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優勢積累自主性發展動能,為跨越式發展提供條件。
其次,需要改善和強化能聚焦發展轉型的國家治理能力。跨越式發展需要強有力的國家能力作為支撐。非洲國家普遍在政治體制方面,具備了民主協商和利益制衡的制度。在此基礎上,如何在發展的問題上形成廣泛的政治共識,並在體制發育過程中破除利益集團的制約,形成適合非洲的發展型政治,對於推動跨越式發展極為關鍵。盧安達在內戰之後逐漸形成的發展型政治,通過過去近二十年的實踐,提供了一個非洲發展的“樣板經驗”。從2002年到2012年,盧安達年均經濟增長超過8%;2022年和2023年,盧安達的年經濟增長同樣超過8%。堪稱非洲經濟發展的“奇跡”之一。
最後,雖然基礎設施是非洲過去十多年發展的重點,然而基礎設施落後的短板依然是非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約束。交通和能源是非洲基礎設施短板中的短板。就交通基礎設施而言,繼續強化非洲國家內部、區域範圍以及與全球市場的連結,是非洲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所在。
非洲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巨變,新的技術創新也在全面改變全球的經濟結構。與此同時,全球産業正在進行新的調整和佈局,新的經濟全球化正在發育。非洲發展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在這一新的機遇面前,非洲有著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因此,非洲國家正在推動的跨越式發展,也正是適應了這一新的全球格局。(作者是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