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從“馮大刀”到“馮主任”,看寧化縣大展紅綠新圖景

2024-09-02 08: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寧化9月1日電(劉越)“當地民團盤踞在一個土堡內,又有重機槍,紅軍久攻不下,眼看著夜色越來越深,怎麼辦?”

福建省寧化縣曹坊鎮下曹村內,紅軍後人馮國民正向“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福建線採訪團的成員們講述著一段跌宕起伏的英雄故事。

寧化縣曹坊鎮下曹村內,馮國民為採訪團講述伯爺馮義隆的革命故事。劉越 攝

“我伯爺靈機一動,去老百姓家裏借了一床棉被,扔到水溝裏,背在身上匍匐前進。子彈穿不透濕棉被,他爬到城堡下面的一棵樹下,背著棉被攀爬上去,用大刀砍死了巡邏的敵人,再跳到城墻下面砍殺守門人,打開城門。”

“紅軍長驅直入,順利解放此地。我伯爺也被授予一等功的榮譽。”

武林高手“馮大刀”

馮國民口中的“伯爺”叫馮義隆,是當年紅軍隊伍中一位頂出名的“武林高手”。

1909年,馮義隆出生於寧化縣曹坊鎮三黃村。家裏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由於家境貧寒,為了生計,家裏送他去連城縣學習製作圓桶的手藝。沒想到手藝一點沒學到,反倒偷偷習了一身武藝回來。

“我伯爺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聰明過人。在革命初期,他擔任了當地少壯兒童團團長,負責帶領一群小孩子在周邊進行安全保衛工作。”馮國民告訴記者,憑藉出色的實力,在清流草坪圩、田源、田口等戰鬥中,馮義隆一馬當先,衝入敵方陣地,繳獲不少槍支彈藥,受到記功嘉獎。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復刻的紅軍長征場景。劉越 攝

1933年,工農紅軍福建省軍區在連城舉行軍事武術運動大會,馮義隆獲得射擊、刺殺兩個一等獎。因將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風,從此他多了個響噹噹的外號“馮大刀”,後被調到紅一軍團軍部擔任武術教練。

後來,馮義隆隨軍踏上二萬五千里長征路,參與了四渡赤水、攻打遵義、巧渡金沙江等著名戰役。長征途中,他屢建奇功。“在保衛遵義的金頂山阻擊戰中,他所在的營阻擊敵人一個師的兵力,幾乎全軍覆沒,山頭只剩下排長和他兩人。”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紅軍戰士用過的大刀等武器。劉越 攝

據馮國民講述,當時情況危急,敵人喊著:“紅軍沒子彈了,活捉他們!”好在馮義隆臨危不懼,掏出手榴彈扔向敵群,隨即抱起重機槍,與排長雙雙滾下山谷。戰鬥結束後,他受到通令嘉獎,榮立一等功,升任為該營五連副指導員。

爬雪山過草地,漫漫長征到達終點。“寧化縣到達陜北的58名紅軍,他是其中一位。”馮國民説,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馮義隆依舊南征北戰。解放後,馮義隆轉業地方參加寧夏政權建設。

“1983年,他離休回到寧化,1986年時因為車禍突然離世,非常可惜。”

信仰崇高的老紅軍

“我伯爺的個頭跟我差不多,採訪過我的人都説,我長得跟他很像。”

馮國民説,“他身體非常好,嗓門有點大,眼神特別銳利。但其實他性格很隨和,幾乎沒有脾氣,跟小孩子很玩得來。”

馮國民的爸爸曾提起過一件趣事。1957至1958年間,馮義隆請假回家探親。因他長期杳無音訊,村裏人以為他早已為革命犧牲,便在村裏祠堂中挂了一塊烈士牌子。回村後,馮義隆在村裏走動,引起了一群年輕人的注意。

“聽説伯爺武藝高強,我叔叔他們當時叫了8、9個十六七歲的後生,要‘挑戰’一下他。”面對一群年輕氣盛的小輩,馮義隆非但未動怒,反而以戲謔的態度應戰。“後生們完全近不了他的身。他彈跳力特別好,僅憑一手支撐,便能輕鬆躍過一張一米見方的桌子。”

在得知馮義隆的身份後,村民們都很崇拜他,歡迎他到家裏吃飯。馮國民説,伯爺生活特別簡樸,不追求雞鴨魚肉,最愛吃霉豆腐拌飯,連去買菜都不怎麼跟菜農講價。

寧化縣曹坊鎮下曹村內,馮國民為採訪團講述伯爺馮義隆的革命故事。劉越 攝

1983年,馮義隆回到寧化後,縣裏給他分配了一間位於紅色巷的小房子。平日裏,他發揮餘熱,到學校去傳授武術技能,組織和輔導孩子們習武健身。到了1985年,銀川當地政府感念他對革命的貢獻,拿出一筆錢,讓他在寧化自己建一座房子住,馮義隆卻堅決推拒。

“他説哪都是我們的家。所以到後來,他並沒有去建房子。直到現在,他在寧化一點房産都沒有,僅有村裏分到他名下的一個15平方米的地基。”

寧化縣曹坊鎮下曹村內,馮國民為採訪團講述伯爺馮義隆的革命故事。劉越 攝

馮國民還透露,鋻於馮義隆的身份,很多人認為他能在縣裏説得上話,想讓他幫忙“引薦引薦”,馮義隆一個都沒答應。有人説他不懂得為熟人謀求利益,他則反駁:大家都一樣,我幫你説話,就虧待他,還是憑本事來好。

“聽黨説話跟黨走,你實打實去做事,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聽黨説話跟黨走”,循著伯爺的教誨,馮國民走上了一條為人民謀幸福的人生道路。

2009年至2018年,馮國民擔任三黃村委會主任、支部要員。“2011年,我牽頭成立了寧化縣‘三星’山藥專業合作社。如今,全村種植的淮山規模達400多畝,産值700多萬,産品遠銷龍岩、廈門、漳州等地,市場反響熱烈。”

寧化縣曹坊鎮三黃村內,茂盛的山藥地。馮國民供圖

據介紹,寧化縣“三星”山藥專業合作社于2011年1月成立,合作社對農戶統一進行山藥種植培訓、供種、管理和銷售。通過土地流轉或投資入股等方式,黨員幹部帶頭種植山藥。近年來,曹坊鎮三黃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農戶帶動全村及周邊鄉鎮160余戶村民種植山藥,以訂單種植推動合作社組織化、規模化生産。目前全鎮種植山藥1000余畝。

那一片片碧綠的山藥地,帶領三黃村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山藥是村民的主要産業,也是村民重要的經濟來源。今年大概投産半個月了,老百姓挖起來以後,泥巴刮掉,連皮賣5塊5一斤,賣得很好。”

吃上“綠色飯”後,三黃村村容村貌産生了極大改變。2018年底,三黃村徹底甩掉了貧困村、空殼村的帽子。馮國民回憶,“過去村民們連大米飯都吃不飽。我們小時候需要幫忙砍柴火,撿豬菜,現在的小孩子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寧化縣曹坊鎮三黃村村貌。馮國民供圖

2016年,三黃村被列入省級美麗鄉村“千村整治、百村示範”重點村,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包括地面改造、立面墻體的美化以及農民公園的建設等,為村民提供了一個更加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

“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伯爺他們打下來的。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要好好珍惜革命果實,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努力壯大自己,發展自己。”

寧化縣曹坊鎮三黃村村貌。馮國民供圖

90載崢嶸歲月倏忽而去。如今我們依舊能從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中,汲取那份穿越時空、深植於心的力量,何其有幸。

那些不畏強敵、勇於犧牲的身影,教會我們堅韌與無畏。在追夢的路上,難免會遇到風雨與挑戰,但正如革命先烈們所展現的那樣,只要心中有光,腳下就有路。(完)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