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對華關稅不應成華盛頓的政治便利貼

2024-08-28 08:49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拜登政府預計將在本週宣佈對部分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實施高關稅的最終計劃。這些新加徵的關稅,最早一批原定本月1日正式生效,但因反對聲太多,“需更多時間協調業界意見”,從而不得不推遲到月底公佈。我們認為,一向宣稱重視民主的美方,應當正視這些洶湧的民意,並給出真正對民眾負責任的答覆,而不應以“協調”為遮掩,繼續害人害己的錯誤政策。

這份關稅計劃是拜登政府在今年5月份宣佈的,其中包括將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關稅提高到100%等瘋狂之舉,目的是“保護美國公司免受中國過剩産能的影響”。但現在,這些“被保護對象”紛紛站了出來,它們並非某個特定領域的特定企業,而是“從電動汽車到電力設備等製造商都要求降低、推遲或放棄更高的關稅稅率,並要求大幅擴大潛在的豁免範圍”。美方的保護主義措施尚未落地就遭遇到業內如此強烈的普遍性反對,這本身就已經預示了它們的結局。

這些反對意見均來自各行各業的一線,它們具有高度的説服力。比如美方擬對港口起重機加徵25%的新關稅,弗吉尼亞港務局對此指出,美國港口80%以上的岸橋起重機都由中國製造,“美國沒有技術或智慧財産權需要保護”,若執意施加新關稅,美國港口要麼只能以更高成本從中國購買起重機,要麼只能購買品質更差的起重機。此外,還有議員敦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重新考慮針對注射器徵收50%關稅的計劃,因為這可能會擾亂針筒嬰兒喂藥器的供應。

即便是與中國企業存在競爭關係的美國企業,也並未因關稅佔到便宜。這次提交意見的包括福特汽車,因為擬加徵關稅的人造石墨,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材料,而福特目前使用的人造石墨幾乎完全由中國供應;代表國際車企的美國汽車貿易組織Autos Drive America也呼籲保持鋰電池關稅的穩定,以支援美國電動汽車的生産和普及。看來,華盛頓通過關稅擠壓中國新能源産業鏈,為自己爭奪更多新能源産業份額的路不僅走不通,最終還會自斷後路。美國企業對中國新能源産業材料和組件的渴望,則讓“産能過剩”論不攻自破。

始於特朗普時期的這場對華貿易戰,事實上早就已經失敗了,這在美國內外都沒有什麼爭議。《紐約時報》曾刊文稱,“特朗普的貿易戰沒有實現任何目標,但它成功地讓美國再次筋疲力竭”。今天美方仍在“協調”的這批關稅,讓它看起來像是把頭埋在沙子裏的鴕鳥。但錯的就是錯的,它只會延續前一個失敗的糟糕結局。有美國學者在專欄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升級貿易戰實際上意味著承認此前的政策沒有奏效,“即使關稅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它們也是軟弱的象徵”。

如今這些關稅已經不能稱之為“經濟措施”了,它們成為華盛頓一些政客的政治便利貼,仿佛只要貼上它就能顯得自己勇敢且愛國。而犧牲的則是美國真真實實的民眾利益和國家利益。據穆迪公司早前的推算,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加徵對華關稅92%的成本,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增加開支1300美元。另據美國稅務基金會統計,對華加徵關稅導致美國流失14.2萬個工作崗位。美國麥楷亞洲會計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德魯·伯恩斯坦在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撰文指出,“關稅若成為經濟格局中永久僵硬的一部分,它們最終會加速一個國家的衰敗”。

在全球化的當下,各國經濟高度相互依存,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更是如此。任何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妄思與妄動都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破壞中美兩國的貿易往來,進而對全球産業創新、産業鏈穩定和經濟發展産生嚴重的負面溢出效應。華盛頓錯誤決策從出臺之日起,對美國産業界和消費者的負面影響就開始形成,並且擾亂全球技術合作和貿易秩序,造成世界産供鏈的損失。

輿論普遍注意到,這次美方將宣佈關稅最終計劃,在時間點上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訪華十分接近。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沙利文是在這些反對關稅壁壘的聲浪中啟程訪華的。華盛頓反覆強調尋求“穩定對華關係”,從關稅一事在美國國內激起的反對浪潮就不難看出,中美關係不穩定的根本原因,並不在中國,而是在美國國內。一味對華示強並不能讓美國看起來更強大,而正視並糾正自己的錯誤,或許能讓它看起來更有勇氣。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