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多國股市動蕩凸顯全球金融風險

2024-08-06 08:58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8月5日,全球股市發生大面積動蕩,如同陷入一場巨大的風暴。美國、日本、歐洲及其他主要經濟體股市紛紛下挫,讓投資者驚愕、焦慮。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風向標,美國股市的表現尤為引人關注。截至目前,美股納指期貨下跌6%,標普500期貨下跌3%。結合近一段時間以來美股的動蕩走勢來看,美股下挫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推動。首先,美國二季度GDP增速和非農就業數據均不及預期是本輪市場動蕩的主要誘因。經濟增速的放緩,讓市場對未來企業盈利能力的預期並不看好。其次,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財報表現不盡如人意,科技股引發拋售潮。“科技股七姐妹”在過去一個月內“蒸發”超過1萬億美元市值,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盈利增長乏力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悲觀情緒。最後,美聯儲對待加息的態度搖擺不定,增加了市場對未來利率走向的不確定感。美聯儲一方面釋放了9月份大概率降息的信號,同時卻又“小心翼翼”地否認,這樣的預期引導加劇了市場恐慌。

美國股市的動蕩只是全球金融風險的一個縮影。股市的動蕩不僅局限于美國,日本、南韓股市也未能倖免于美股的風險外溢。日經225指數單日跌幅約7%,波動率指數飆升50%,為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南韓KOSPI指數收跌8.8%,創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一度觸發熔斷。三星跌超10%,創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

央行貨幣政策分歧、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全球供應鏈問題、新興市場脆弱性以及市場情緒波動等多種因素交織,讓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程度持續加劇。第一,主要經濟體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存在巨大分歧,導致了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為應對高通脹,歐洲央行繼續採取緊縮政策,通過提高利率和削減資産購買來收緊貨幣供應。這雖然有助於控制通脹,但同時也會抑制經濟增長。與之相反,日本央行雖在今年3月結束了長期以來的負利率政策,但仍維持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繼續通過低利率和資産購買來刺激經濟增長。雙方的政策差異導致歐元和日元匯率劇烈波動,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第二,地緣衝突風險的上升也對金融市場有顯著影響。在俄烏衝突遷延日久的背景下,中東地區的動蕩驟然加劇。這些地緣政治事件導致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增加了全球通脹壓力的同時削弱了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進而對全球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第三,受地緣戰略博弈的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度堪憂,不僅尚未完全恢復,甚至有再次受阻的風險。這影響了全球製造業的生産和貿易,增加了生産成本和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不僅對製造業構成威脅,也形成了全球經濟復蘇與增長的潛在阻礙。

此外,許多經濟基礎薄弱的新興市場國家也正面臨多重挑戰。外債高企使得相關國家在全球金融環境不穩定的背景下償債壓力增大;高通脹侵蝕了購買力,進一步抑制了經濟增長;而由於動蕩,新興市場的資本外流流向更為安全的市場,加劇了其經濟的不穩定性。這些因素都使新興市場的風險突出,降低了它們面對金融危機的抵抗力。上述種種,都讓投資者情緒極易受新聞事件和市場傳聞的影響,導致市場波動性上升,發生恐慌性拋售的概率顯著增大。   

當前的市場動蕩或許只是更大風暴的序曲。它不僅暴露了各大經濟體的脆弱性,也預警了全球金融體系面臨的重大風險。要想做好應對,各國應拿出政治勇氣,加強政策協調,鞏固市場信心。一方面,全球主要經濟體應儘快加強政策協調與合作,共同應對經濟挑戰。通過國際合作穩定全球供應鏈,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市場確定性。另一方面,各國央行應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貨幣政策,在控通脹和促增長之間找到平衡,避免政策過度緊縮或寬鬆。此外,各國應加大對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的投資,提高經濟韌性,同時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與風險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各國還應通過完善金融監管框架,提高市場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唯有通過堅定的多邊政策協調和靈活有效的應對措施,全球金融市場才可能平安穿越風暴,實現穩定與發展。(作者是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