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安全抑制貿易,美國説到還須做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在新加坡發表講話,針對東盟國家的關切,重申美國政府在保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不會抑制貿易或重要的投資和發展。他表示,美國高度關注管制與不管制的範圍,並將聆聽私企和其他國家的看法,與他國協商來處理對華經貿問題。僅從這一表態看,顯示了美國在經濟和安全政策上的靈活性和開放性,為中美兩國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外界更關注的是布林肯的承諾能否真正落實到行動中。
美國政府應該認真傾聽並且尊重亞太地區國家訴求。以東盟國家為例,各國在考量對外關係時,大多數都將三個重要因素納入考量範圍。
一是東盟國家強調自身的中心地位,尋求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不希望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一方面將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視為合作機會,期望推動國內産業轉型升級。他們希望與美方的合作能夠保持包容、開放、透明的特徵,而不是成為遏制其他國家的工具。另一方面,注重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繼續與中國發展經濟聯繫,防止自身陷入選邊站隊的被動局面。
二是東盟國家普遍支援多邊主義的貿易政策。東盟強調通過多邊合作來解決區域問題,希望美方能夠在多邊框架內與東盟國家合作,而不是單方面採取保護主義措施。東盟國家重視貿易,一直以來他們擔心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貿易和投資,可能會對區域經濟産生負面影響。
三是東盟國家普遍對於當前中美“戰略競爭”加劇表示擔憂。少數國家與美國展開安全合作,以平衡所謂“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但更多國家對美國的干涉持懷疑態度,認為美國可能會把安全合作當作干涉內政的工具,並且破壞本地區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發展的局面。
此次,布林肯承認貿易對亞太國家的重要性,這顯示美方意識到其“去風險”政策引發的擔憂。然而美國近期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和聯盟建設,與地區國家追求和平穩定的願望不符。美國若想真正贏得地區國家的信任和支援,就應該充分尊重地區國家的發展訴求,停止在南海等問題上挑撥離間,為地區和平貢獻正能量。除此之外,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參與區域經濟合作。
筆者認為,布林肯在新加坡的表態也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國家會更加關注美國政府此後的實際行動。以下幾點對於中方尤為重要,希望美國能夠切實履行承諾。
首先,美方需要明確國家安全與經濟活動的界限。過去的幾年,美方變本加厲地以“國家安全”為由在全球範圍內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動輒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和限制,導致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正常的科技交流、合作和貿易受到嚴重影響。此次,布林肯特別提到“美國制裁的中國産品涉及約1300家中國公司,只佔中國4300萬家註冊企業的極小部分”。然而,真正影響到兩國商貿合作的是美方“泛安全化”對華貿易政策。美國需要明確國家安全與經濟活動的界限,避免泛安全化,真正做到不抑制貿易和投資。
其次,美方需要切實加強雙方在各自關切問題上的雙邊溝通,管控分歧。布林肯強調了中美雙方應保持溝通,避免競爭演變成衝突,這一點非常重要。中美兩國在科技、環保、公共衛生等領域仍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製造業大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為中美經貿關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時至今日,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支援了10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此外,中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也雇用了超過16萬名工人。2023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達到了1358億美元,而從中國的進口也保持在高水準。這種互依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保持全球經濟穩定。去年以來,兩國元首和高層官員之間的頻繁互訪、會談,表明雙方在努力通過對話化解分歧和推進合作。
最後,美方應該切實落實對華政策的改善。布林肯承諾美國不會將“小院高墻”政策變成對華“脫鉤”。然而,在實際行動中,美方對中企的制裁和限制仍在繼續。希望美國能夠將這一承諾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分批次地解除對中企和個人的非法單邊制裁,提振中美經貿合作的信心,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促進雙方科技交流與合作,使中美經貿關係重新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
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雙方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繁榮。美方應當言行一致,以實際行動落實布林肯的積極表態,與中方一道推動兩國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軌道。只有這樣,才能為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福祉。(作者是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教授、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