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烏克蘭危機,那些對中國的詆毀不攻自破

2024-07-26 08:50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廣州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舉行會談。烏克蘭危機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衝突還在持續並存在升級、外溢風險,庫列巴作為衝突爆發以來訪問中國的烏克蘭最高級別官員,談了些什麼,釋放了哪些信號,俄烏衝突是否出現和平曙光,受到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尤其在中國連續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復交、巴勒斯坦內部大和解的背景下,外界對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發揮勸和促談的建設性作用更多了幾分期待。

作為中國近期一系列斡旋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中方此次主動邀請庫列巴訪華,在國際上受到很高關注。據路透社引述烏克蘭隨行人員的話説,雙方談了3個多小時,比原定時間要長,是“非常深刻且具體的對話”。“深刻”一詞在外交場合併不多見。烏方在會後聲明中説,“中國作為全球和平力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對中國和平角色的再次確認,也説明瞭此次會晤的效果。

作為俄烏衝突的直接當事方之一,烏克蘭對中方主張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大的興趣。這讓國際輿論對俄烏問題走向保持了謹慎的樂觀,也更加關注中國在重大地區衝突中扮演的角色。連一向在俄烏問題上歪曲、抹黑中國立場的西方媒體,也在複雜情緒中探討中國是否“想搶先美國扮演和平製造者”。這些都在不同方向上印證了,中國推動和平的努力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公認現實。

西方此前對中國的歪曲和詆毀,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攻自破。中國主張的公正性再一次得到驗證,中國方案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事實證明,西方的拱火澆油讓戰事不斷延宕,澤連斯基在最新的採訪中表示,“我們必須儘快結束戰爭”。越來越多的跡象都指向了,所有衝突的解決,最後都要回到談判桌前;一切爭端的化解,總要通過政治途徑實現。而這正是中方一貫主張的。

從沙特伊朗的握手言和,到巴勒斯坦內部的歷史性和解,再到複雜難解的烏克蘭危機,為什麼中國的立場最終總能凝聚國際社會最大公約數?一是因為中國始終保持客觀公正立場、致力於勸和促談。二是因為中國始終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寧與發展不懈努力。面對危機,中國從不拱火澆油,更不趁機漁利,這樣的立場國際社會看得見,衝突的當事方也能看得見。

阿拉伯有句諺語:“求智慧,哪怕遠在中國。”現在,“求和平,去中國”的説法也開始流行起來。在紛繁複雜的國際舞臺上,中國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正如中方2023年在《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中所呼籲的,“各國需要同舟共濟、團結協作,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攜手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中方的主張旗幟鮮明、一以貫之,在和平與戰爭之間,選擇和平;在對話和制裁之間,選擇對話;在降溫和拱火之間,選擇降溫。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光明正大,沒有政治私利,不搞地緣操弄,真心誠意致力於勸和促談,推動停火止戰。

當然,烏克蘭危機的形成冰凍三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再次宣稱“中國不能兩頭討好”,表明西方仍有不少人鑽進“支援哪一方”的牛角尖,這些對抗性思維只會讓各方的結越纏越緊越難解。有影響力的大國尤其應與中國相向而行,共同為俄烏雙方恢復直接對話談判創造條件、提供助力,只有大國都發揮正能量而不是負能量,這場衝突才能儘早出現停火曙光。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