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飛得更高!山東莊稼漢14年造出18架小飛機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楊錦英
初中畢業,做過汽修師傅和貨車司機,27歲回到農村老家,開始造飛機。
他就是來自山東滕州的41歲男子朱士全。2010年至今,朱士全已造了18架飛機。
他為什麼要自己造飛機?是什麼動力支撐著他堅持這麼多年?近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滕州市南沙河鎮馮中村,採訪到村民眼中的奇人朱士全。
在農田裏造飛機
馮中村位於山東省滕州市南部,在村莊的民居農田之間,格格不入地矗立著一間飛機庫房。這裡就是村民朱士全的飛機製造車間。
在14年的時間裏,他自己動手,先後做出了18架飛機。村民陳飛(化名)説,滕州市沒有機場,朱士全靠自學,造出飛機,在當地人看來是件奇事。
朱士全介紹,他從小就癡迷飛機,初中畢業後去學了汽車維修並以此謀生,後來又做了貨車司機,一直不變的是喜歡玩航模。在此過程中,朱士全萌發了自己製作載人飛行器體驗飛行的念頭。
通過網路,朱士全了解到國內民間確有做載人飛機的,且有成功的案例,這讓他堅定,自己也要製造飛機。
朱士全製造的小飛機。受訪者供圖
自造飛機當然並非易事,首先要跨越的就是專業知識的鴻溝。有兩三年的時間,朱士全如饑似渴地學習航空相關的知識,“看書、查電腦、拜訪老師傅。航空方面的書翻爛了十幾本兒。”他説,他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模型飛機空氣動力學》,這本厚厚的模型空氣動力學科普入門書,為他提供了許多理論知識。
2010年,朱士全27歲,經歷結婚生子後,回到家鄉。生活安穩後,朱士全開始琢磨自己造飛機。
小院裏誕生第一架飛機
要造飛機,除了買材料,還要學會看圖紙。朱士全通過深圳的一名航空愛好者拿到了一份國外運動型小飛機的圖紙,很花了一番功夫才吃透。“不僅要看明白圖紙,還得理解設計師的設計思路,每一個尺寸和結構為什麼這樣做。”朱士全説。
有了現成的圖紙,朱士全開始著手造飛機。他覺得圖紙上的飛機外觀不是太漂亮,自己還做了一些改進,如把飛機後三點的起落架改成了前三點。
圖紙確定後,採購材料也是問題,因為找不到現成的零件。朱士全只能到加工廠裏請別人加工。因定制的量少,工廠不願承接,他就一家家跑過去,花了好長時間,才將他需要的零部件集齊。
朱士全製造飛機所使用的板材,一般是航空專用的雲杉木或航空層板,用於維持飛機骨架的形狀。他介紹,經過對比,這兩種材料重量比較輕,而強度結構比較好,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雲杉木一度是飛機機身材料的首選。此外,雲杉木和航空層板的成本相對金屬來説比較低,加工工藝也比較簡單。
第一次製造飛機,朱士全交了不少“學費”。有時一個配件做完了,後續又發現不合適,只能廢掉重新做,來來回回耗費不少時間、金錢和精力。
朱士全在研究圖紙。
就這樣,花了一年多時間,朱士全的第一架飛機在他家的小院子裏誕生了。“一開始沒有機庫,飛機架在院子裏堵著門,人進來出去都要趴著。”朱士全回憶著當初的窘迫。後來為了方便造飛機,他專門建了一間機庫。今年春天,他又將機庫翻新加寬,面積達到三百多平方米,設備也更專業。
第一次飛上天空
把飛機造出來只是一個開始。為了試驗飛行,朱士全還要學會駕駛飛機。一開始,為了節約成本,朱士全通過看書學習,並通過網路找到一些老飛行員請教,來摸索駕駛飛機的方法。但安全飛行是一個嚴謹的系統,終究要經過專業培訓。朱士全於是又在航校報名,考取了飛機駕照。
飛機有了,駕照有了,沒有機場怎麼辦?朱士全於是將飛機拉到一條比較開闊的斷頭路上,慢慢練習。“先試著抬一抬飛機的前輪,讓它離開地面,練得跑直了,再適當地飄一飄,就這麼來回練上百次之後,才敢真的飛起來。”朱士全説。
就這樣,在運動型單人座小飛機製造出來一年之後,朱士全駕駛它飛了起來,只是飛得很低,時間也比較短。
很快,朱士全將他人生中第一架飛機處理掉,折半價賣給了一名航空收藏者。之後,朱士全又製造了第二架飛機,這一次,他真正體驗了駕駛自己製作的飛機飛上藍天的感覺。
“第一次飛到天上的時候,首先體驗到的是恐懼。”朱士全介紹,相比乘坐民航客機時完全與外界隔離,小飛機對空中的氣流感受更加直觀,顛簸得也更猛烈,就如同開車駕駛在不平整的土路上一般,會有突然上升下降的感覺。當習慣了這種恐慌,隨之而來的是無與倫比的興奮,飄浮在空中的感覺極其刺激,難以形容。
14年造18架飛機
成功飛行鼓舞了朱士全的信心,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他一架接一架地製造小型飛機,不斷改進升級。設計階段,朱士全從借鑒外國飛機圖紙,到自己繪畫圖紙;研製階段,他提升飛機的結構強度,讓飛機能承受更大的過載,同時嘗試將飛機做得更輕。
朱士全正安裝機頭。
為了提升飛機性能,他常常坐飛機到全國各地參觀航展,請教老師傅。截至目前,朱士全已成功研發製造了18台小型載人飛機,按照不同分類方式,上單翼、中單翼、下單翼的;前三點式、後三點式的;單座、雙座的均有涉及。
他製造飛機的時間也大大縮短,從一開始一年多造一架,到三個月造一架,現在甚至可以同時製造好幾架飛機。
每次一架飛機研製成功,他都會出售給航空愛好者或科研院校、博物館,作收藏用途,用回籠資金做下一次研發。
“會一直做下去”
2021年,朱士全開了一家航空科技公司,初衷是為了參加航展辦證更方便。他請了幾名航空愛好者組成一個小團隊,忙的時候過來兼職幫忙,但忙得過來時還是自己包辦一切,這樣省點錢。
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開始以造飛機謀生,相反,造飛機從來只是他的愛好,賺不到什麼錢,反而可能會虧本。他説,造飛機常常要花十多萬元,但賣出去可能只有五六萬元回流,而且找買家也要一段時間,有時甚至一年多才能處理得掉。
現在朱士全除了種地之外,還利用無人機,幫農田大戶或果園打藥、除草。他並不希望外界給他貼太多“農民造飛機”的標簽,擔心造成“造飛機很簡單”的誤解,也怕有人輕易模倣,卻造出不規範的飛機,導致危險。
投入這麼多金錢、時間和精力,卻回報寥寥,朱士全的家人一開始當然頗有微詞,但在一年年見證他的決心和堅持之後,也開始默默地支援。
朱士全也聽過村裏老人“不務正業”的嘮叨,或其他人將他的抱負當玩笑的嘲諷,但隨著時間沉澱,這些流言漸漸少了。他説:“我造飛機這個事,肯定有一些不能理解的,但也肯定有支援的,這都很正常,不需要在意。”
談到未來,朱士全有很多展望:他在多平臺都經營有自己的視頻賬號,希望帶動更多人愛上航空,了解航空知識。
除了小型飛機,他現在還開始開發其他機型,盼望得到合作方支援。
“會一直做下去。”朱士全説,他的最終夢想是,製造出能給自己打100分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