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安徽懷寧:縣域管網 技術創新帶動管護更新

2024-07-17 09:14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核心閱讀

與城市相比,縣城往往人口較少,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管網建設與養護等大規模民生工程面臨的難點與解決思路也有所不同。

記者在安徽省懷寧縣走訪發現,當地全面排查摸清佈局、分期分類推進更新,配合技術創新、磨合順暢機制,在提高管網建設品質、增強管護效能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早上7點剛過,安徽省懷寧縣城區幸福小區內,一台頭頂高清攝像頭的四輪機器人“走”進污水井,它是當地進行管道檢測的重要幫手。

懷寧縣城,位於安徽省西南部,緊鄰合肥都市圈,是一座中等規模的縣城。縣城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擁有常住人口17萬餘人,財政收入在安徽省各縣中處在中等水準。在這樣一座縣城裏,為維繫城市正常運作、滿足群眾生産生活需要,地下深埋著近3000公里管網。

“一張圖”怎樣繪製?

用上機器人,快速摸清管網佈局

幸福小區內,來自安徽省建設工程測試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隊員們一邊將管道檢測機器人放入污水井中,一邊操作手中的遙控器。隨著機器人深入排水管道,一旁的電腦螢幕上實時顯示著管道內部情況。

“這段時間,我們工作隊一直在摸排懷寧縣城各單位和住宅小區的排水管道情況。”工作隊負責人許志祥介紹,通過分析機器人的行走線路和拍攝畫面,他們便能把排水管網的位置、走向、管道材質、運作狀況等資訊弄清楚,進而繪製出全縣排水管網圖。

“要實現地下管網的有效維護和管理,‘摸清家底’是第一步。”懷寧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胡鵬介紹,如今,不僅懷寧縣城區的排水管網有了電子地圖,燃氣、供水、電力等相關部門都在不斷完善“一張圖”,為今後建設、管護提供數據支撐。

一大早,懷寧城鄉供水集團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消息,皖河路400號路面冒水。詢問過後,客戶服務中心副主任查雲生初步判斷為供水管道漏水。

查雲生徑直走向位於辦公樓四層的調度中心。打開供水管網系統,定位到皖河路400號,此處供水管網的埋藏深度、管道材質、管徑大小等資訊一目了然。有了這些資訊,施工人員在現場鎖定漏水點位後,直接開挖、迅速處置。

“在我們縣城,供水管網建成年代已久。雖然保留了當時的圖紙,但隨著地面市貌的改變,很難依據圖紙找到管網的精確位置。”查雲生坦言,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都是憑藉施工和管護人員的記憶來定位,挖錯位置、挖破管道的事時有發生。

為解決這一難題,懷寧城鄉供水集團有限公司先後兩次聘請第三方機構,利用管道機器人等手段對現有供水管網進行摸排,並繪製電子地圖。2016年,懷寧城鄉供水集團有限公司管網中心成立,承擔起對管網地圖的更新與運維工作,進一步提升了“一張圖”的使用效率。

眼下,在管網中心的大屏上,實時顯示著懷寧縣城區供水管網地圖。記者將滑鼠點在任意一段管網上,彈出的資訊包括管道類別、材質、管徑大小等,還記錄有管道的建設時間、使用時間、到期時間、施工單位等。

更新工程怎樣統籌?

分期分類推進,修復範圍更精準

天氣炎熱,還沒有到中午,氣溫已升至31攝氏度。懷寧縣城區振寧路上的一處工作井內,數十名工人早已汗流浹背。但他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放管投管、接泵抽漿,每半小時就能將新管道往前推進3米。

“眼下,在懷寧縣城,像這樣的施工現場共有16處。”懷寧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用事業和城鄉建設股相關負責人汪久旺介紹,2021年,安徽省啟動城市體檢試點工作,懷寧縣入選。“在開展城市體檢過程中,我們發現城區排水管網老化,雨污混接嚴重,雨季積澇點較多。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處理,勢必影響居民生活。”2022年,懷寧縣實施城區排水系統提質增效項目。

“懷寧縣城共有排水管道1180公里。”汪久旺説,考慮到以一個縣城的財力,很難擔負起一次性對所有管道實施更新,懷寧縣決定分期、分類對城區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即率先完成城區排水主管網的修復改造,再將範圍延伸並逐步拓展。

“該項目建設涉及面廣、點多、工期長、工程量大,且手續辦理繁雜,還涉及管養維護、項目移交等事宜。在縣城,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完成改造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汪久旺説。為此,懷寧縣成立項目工程管理專班,專班成員來自縣城管局、縣住建局、縣重點工程建設中心等相關部門,實行集中辦公。

在汪久旺看來,專班除了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項目規劃進行施工前的再次研判。“前不久,縣城管局就提出煙草公司門口屬於易澇區,卻不在改造範圍內,而工會門前已經有兩個排水井,卻被納入改造。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對規劃進行了調整,以精準施工確保更新高效。”

預報預警怎樣做?

依託感測器,安全監測關口前移

下午3點,懷寧縣海特燃氣有限責任公司中控中心,值班人員電腦彈出預警資訊,顯示屏上紅燈開始閃爍。

“工業園雄山路段燃氣管道流量出現異常。”接到警報,海特燃氣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安全科負責人程小明立即通知該路段巡檢人員檢查。現場查看發現,有施工隊在作業時誤關了燃氣管道上的閥門。

“我們給燃氣管道安裝了流量計、壓力感測器等智慧物聯設備,相當於給供氣各環節在網上架起了超級錄影機。”程小明説,得益於此,他們能在用戶反饋之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過去,對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管網進行巡查,全靠人工,難以全面防控風險。化解這類“看不見”的風險,科技是關鍵。

國網懷寧縣供電公司在運維中發現高壓電纜中間接頭處容易出現問題,而這些電纜深埋地下。為了能實時檢測其運作狀態,他們積極與高校合作,研製出高壓電纜中間接頭內部狀態檢測裝置,大大提升了地下電纜運維管理質效和供電可靠性。懷寧城鄉供水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打造的城市供水管網監測平臺,實現了對城區700多公里供水管網的實時監測。依託於此,近年來,該公司的供水漏損率已降至9.89%。

“目前,懷寧縣城市地下管網智慧化、資訊化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管網運作監測、預報預警、應急處置等監管能力有待提高。”懷寧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黎昕初表示,下一步將依託城市生命線建設,推進配套建設物聯智慧感知設備,逐步實現對地下管網運作數據的全面感知、自動採集、監測分析、預警上報,通過數字化手段,切實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