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讀懂中國>

從習近平中亞之行,看如何提升國際傳播實效

2024-07-10 13: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7月10日電 7月2日至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並應邀對哈薩克、塔吉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中亞之行對引領上合組織發展方向、深化中國同地區國家睦鄰友好、推動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具有重要意義。

7月9日,中國新聞網舉辦“習言道——從習近平主席中亞之行,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研討會,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網總裁俞嵐出席會議。

01

話語與渠道

研討會上,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研討如何創新元首外交報道,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中亞故事,提升國際傳播實效。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曉暉表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思想和形象的國際傳播,有力地促進了可信、可愛、可敬的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

她認為,作為中國故事的“第一主講人”,習近平總書記是中國國際傳播的頂層設計者,也是國際傳播身體力行的踐行者和引領者。作為中國國際傳播的頂端實踐和中國形象的最完整、直接展示,其中國故事講述策略和中國邏輯元話語表達,對中國與世界關係構建、對於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都具有重大、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在習近平主席本次中亞之行期間,中哈元首共同見證了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分校揭牌。北京語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陳麗霞介紹,分校建校第一課就講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中國生態理念,幫助學生以中文學習為橋梁,深入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陳麗霞稱,高校可發揮中外青年交往、國際學術交流等平臺優勢,以及國際合作網路、專家學者人脈等渠道優勢,創新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

02

機制與效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與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楊進表示,過去十多年,在元首外交的戰略規劃和引領之下,中國-中亞關係取得了突破性成就,這是講述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故事的新聞富礦。

楊進表示,要充分挖掘中國-中亞政府間、企業間、智庫間、媒體間、公眾間的合作交流機制,促進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多主體全參與、多形式全覆蓋的傳播格局。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趙永華表示,宏觀層面,要充分認識面向中亞國家的國際傳播在我國總體外交大局和國際傳播格局中的重要性;媒體層面,要革新傳播的體制機制、出海的渠道形式、話語的敘事方式。

趙永華稱,要提升對外合作傳播的效能,注重用戶思維和落地效果,有的放矢、回應關切,生産和傳播海外受眾易於理解、樂於接受的優質內容。

03

守正與創新

研討會上,青年記者編輯代表分享了參與元首外交報道的實踐經驗和工作體會。

中國日報記者彭譯萱以“小彭工作室”報道為例介紹,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期間,小彭工作室精心打造了多期Vlog和重要活動現場作品,以接地氣的個人風格和真實自然、具有親和力的獨特視角,進行社交化傳播,並在海內外主流媒體和社交平臺同步播發,以融媒思維探索了國際傳播新方式。

中新網新聞中心副主任闞楓介紹,圍繞此次習近平主席中亞之行,中新網“習言道”專欄以“小切口+大視野”推出系列融媒體傳播産品,展示習近平主席的外交風采和深邃思想,在海外落地近400篇次。《同路人,習近平這樣妙喻中哈關係》《從一句諺語,看習近平眼中的上合之“合”》等報道,闡釋元首外交中的不尋常,講述“一帶一路”上的同路人,在國際傳播語態革新與形式創新方面進行了探索。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