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傾情守護綠色林海

2024-07-09 11:52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傾情守護綠色林海

光明日報記者 高 平 王 瀟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 晶

在雪地裏撒歡打滾的猞猁、邁著“內八字”遛彎兒的棕熊、捕食靈巧的紫貂、拍“全家福”的杓蘭……近年來,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動植物走紅全網,“吸粉”無數。

“對於我來説,在這大山裏,所有的東西都是珍寶。”盛夏,正在樹林裏架起紅外相機的周明站起身來,撣去衣服上的塵土,聊起保護區內的情況。“泡沼遍佈、森林茂密、鶴舞鶯歌,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植物的‘伊甸園’,是鑲嵌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北坡上的明珠。”身為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部部長的他,如是介紹。

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和多樣性于一體的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4527公頃,區內山巒起伏、河流眾多,保存著大面積以興安落葉松為主要植被類型的原始寒溫帶針葉林,保護區共有植物163科484屬1089種,脊椎動物有377種,具有國家意義上的珍貴性和稀有性,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有重要地位。

“紫貂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最喜歡在倒木上活動,喜歡有樹洞的地方。為保護紫貂的棲息環境,我們在倒木上鑽洞,為紫貂築巢,方便它們繁衍後代。冬季是紫貂覓食最困難的季節,我們會將準備好的食物投放在紫貂經常出沒的地點。如遇受傷的紫貂,我們會直接帶回中心站為它治療,直至康復後再放回森林中。”周明説,通過幾年的努力,紫貂的數量逐年遞增,由最初的70隻左右增加到現在的100隻左右。

烏林鸮資料圖片

自2009年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以來,周明帶領科研人員共布設紅外相機120部,拍攝到了野生動物捕食、洗澡、刨泥、打架等大量珍貴影像,為野生動物保護救護及其棲息地保護、科普宣教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資料,越來越多的珍稀野生動物在不被打擾的前提下,進入公眾視野。保護區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常態化監測保護。

近年來,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持續探索資源保護、科研監測、科普教育和生態旅遊等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不斷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保護區西部與俄羅斯隔額爾古納河相望,邊境線有110余公里,加上當地旅遊業的興起,給森林管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蒼鷺資料圖片

保護區內的森林管護員們一年四季撲在山林裏,用“鐵腳板”守護這裡的山山水水。走進太平管護站,室內堆放著巡邏裝備,窗臺上的各式盆栽透著濃濃綠意。

森林管護員王興虎告訴記者,現在保護區基礎設施逐漸改善,用電有太陽能保障,網路也接通了。“你看,那天我在巡護時看到了紫貂,我把它們拍下來,發到了朋友圈,還獲得不少點讚呢。保護區裏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這才是真正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王興虎翻看著手機笑著説。

多年來,為了摸清保護區森林資源家底,保護區管理局生態保護部部長王亞民帶領技術員翻山越嶺搞調查,積極參與森林督查、林地數據變更、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勘界立標等多項重要調查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4.14%,並持續保持增長態勢。”王亞民説。

東北杓蘭資料圖片

“您好,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G331國道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路段,往前再行駛約5公里就到了白樺林管護站,在那裏您可以進行短暫休息。服務區為您提供開水、衛生間等服務。”夏日,保護區管理局“小松鼠暢行服務隊”從白樺林管護站出發,沿G331國道保護區路段騎行,為過往遊客引路、提供舒適便捷的服務,解鎖遊客出行新體驗。

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鹿島資料圖片

隨著旅遊業的興起,保護區管理局堅持“貼心服務+柔性管理”,打造文旅服務新品牌,致力於旅遊諮詢、線路指引……保障遊客順利愉快出行。白樺林管護站“變身”旅遊驛站,為遊客提供納涼、充電等服務;同時做好路段內森林防火工作,播放防火和生態保護宣傳口號,引領文明、綠色旅遊新風尚。

一群人,一條心,一件事,矢志不渝,傾情守護著祖國北疆這片綠色林海。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