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內蒙古興安盟:傳承紅色基因 促進民族團結

2024-06-27 11:02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紅城小學,記者一走進學校大門,就看到門口石榴園裏的56棵石榴樹,每棵石榴樹上都挂著介紹不同民族的牌子。

種下石榴籽,盛開團結花。紅城小學四年級學生吳諾敏説:“這代表著我國的56個民族。石榴裏面有很多籽,它們緊緊地抱在一起,我們各民族也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

上課前,學生們熱情表演“紅星課桌舞”;日常學習中,學生們可以選擇參加馬頭琴演奏、蒙醫藥等各類特色社團……在這裡,各民族學生共同學習生活、成長進步。

紅城小學校長楊金輝介紹,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立德樹人全過程,開設國學精粹、經典誦讀、石榴園實景教學等42種特色課,推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營造滴灌式、潤心田的育人氛圍。

興安盟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具有優良的紅色基因,通過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化成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力量。

“在廣袤的內蒙古大地上,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付諸實踐……”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內,“小小紅色宣講員”正聲情並茂地為參觀者講解。

“培養‘小小紅色宣講員’是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徑,促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宣教部副部長李思宇介紹,近年來已成功舉辦多期“小小紅色宣講員”培訓和實踐班,培養了350多名“小小紅色宣講員”。

如今,興安盟以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烏蘭浩特市五一會址等為重點發展紅色旅遊,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族群眾心中。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紅色文化為內蒙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強勁力量,紅色地標煥發時代光芒。

烏蘭浩特市罕山腳下,洮兒河畔,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樸莊重的二層小樓。樓前的青磚墻上,“五一會址”四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相關單位拍攝情景短劇,通過沉浸式回顧歷史情景,展現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內蒙古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熱情。

過去一年,五一會址共接待團體學習3000余場次、參觀者26萬人次。

烏蘭浩特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集非遺技藝體驗、紅色研學、演出展演等功能于一體,向各族群眾展示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與獨特魅力,也為當地非遺匠人、手工藝者提供創新創業平臺,累計接待參觀者超17萬人次;

在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由基層幹部演繹的情景劇《烏蘭河畔的紅樹林》深情講述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心手相牽、守望相助的情誼;

…………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精心澆灌的民族團結之花在祖國北疆綻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脈,構築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