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遼寧建成智慧工廠115個 做強高端裝備製造業

2024-06-21 09:48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登高遠眺,青山秀谷間,一整塊巨大的草坪赫然映入眼簾。“這塊地下方14米深處,就是我們佔地25萬平方米的地下工廠,面積足足有30多個足球場大。”一旁,位於遼寧省大連市的科德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虎介紹。

工廠為何要建在地下?“我們主要生産高端數控機床,對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為避免熱脹冷縮引起形變,廠房溫度需要常年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濕度要在55%到60%之間。”陳虎説,“建在地下的工廠,能源消耗僅需普通地上廠房的1/20左右。”

這座地下工廠,凝結著科德數控及其母公司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對高端數控機床及數控系統的長遠規劃和不懈攻關。“2015年以前,中國高端數控機床市場幾乎被幾家國外企業佔據。”陳虎介紹,“單是一個鐳射反饋尺,價格就高達70萬元,整臺機床的進口價格更是高得離譜。如今,這樣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

機床是工業母機,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要發展集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于一身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培育新興裝備製造産業集群。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要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製造業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

大連光洋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起了國內同行業唯一高檔數控機床控制整合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了一支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創新團隊。科德數控研製出的五軸葉片銑削中心等高端數控機床,打破了我國航太航空等領域葉輪葉盤類零件加工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多年來,我們堅守高端數控産業,構建了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人才鏈,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眼下,陳虎正帶領研發團隊,加強對高速葉尖磨削中心等高精尖數控機床産品的研製。

大連光洋,是遼寧裝備製造業“明珠”中的一顆。作為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遼寧履行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全力打造先進裝備製造等4個萬億級産業基地和數控機床等22個産業集群,讓“遼寧裝備”更好“裝備中國”。

聚焦科技自立自強,以生産力提升推動遼寧製造向“高”而攀——

17.5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在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出塢,150萬噸/年乙烯“三機”從沈鼓集團發運,我國自主研製的4座氫內燃飛機原型機在瀋陽完成首飛……去年以來,遼寧在裝備製造領域實現多項産品創新應用,關鍵核心部件産業化能力不斷提升。

“我們支援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重點圍繞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裝備等方向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解決一批‘卡脖子’難題。”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輝介紹,2023年,遼寧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55.5%;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308.3億元,同比增長30.8%。

圍繞“上雲、用數、賦智”,以數字化賦能推動遼寧製造向“新”而行——

走進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轉子車間,墻上的電子螢幕實時滾動著各種數據,清晰記錄著每條生産線的生産進度、關鍵件完成率等資訊。“通過數字化車間建設,我們每年可節約190余萬張圖紙投放,實現葉輪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介紹。

堅持用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為産業賦能增效,遼寧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222個、智慧工廠115個;培育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87個;規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3.0%,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瀋陽、大連獲評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國家所需,遼寧所能’,培育更多新質生産力,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強高端裝備製造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新高地,有力維護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遼寧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