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向實向新 擴大開放 陸家嘴論壇釋放金融政策多重信號

2024-06-20 10:5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為期兩天的陸家嘴論壇6月19日拉開大幕,論壇主題為“以金融高品質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期間,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外匯局負責人集中發聲,釋放出金融進一步支援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以及加大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政策信號。

記者獲悉,證監會當日發佈深化科創板改革八條措施,下一步,保險資金也將對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創業投資等加大支援力度。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將於近期出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還將研究放寬非銀金融機構的外方股東範圍,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各類業務試點。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如何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性,是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熱議的話題。

“科技金融”位於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首。暢通“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資本市場大有可為。談及深化科創板改革八條措施,證監會主席吳清稱,此次改革將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健全發行承銷、並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制度機制,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

吳清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企業通常具有高投入、長週期、經營不確定性大等特徵,與堅持“長期主義”的耐心資本在本質上是高度契合的。證監會將和有關方面一道,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援政策,引導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

圍繞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保險業也將加快健全涵蓋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保險産品體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將完善“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政策機制,更好發揮積體電路共保體作用。加大保險資金對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創業投資等支援力度。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性,需要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護航。在闡述當前中國貨幣政策的立場時,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的立場是支援性的,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援。“在貨幣政策的總量上,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金融市場利率下行等,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潘功勝還指出,為更好服務高品質發展,央行也在研究中國未來貨幣政策框架。他説,未來還可以繼續優化貨幣政策中間變數,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當貨幣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為需求約束時,如果把關注的重點仍放在數量的增長上甚至存在“規模情結”,顯然有悖經濟運作規律。需要把金融總量更多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更加注重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先後推出50多項開放措施,本次論壇也傳遞出金融對外開放不止步的信號,多項重要高水準對外開放舉措在會上發佈。

李雲澤透露,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近期將會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臺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此外,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還將研究放寬非銀金融機構的外方股東範圍,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各類業務試點,支援在華外資機構深耕中國、穩健經營。

外匯局局長朱鶴新表示,外匯局正在修訂相關資金管理規定,進一步簡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資金管理,支援壯大耐心資本。同時,支援境內機構開展跨境投資,近期已向53家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發放額度合計22.7億美元,著力滿足居民境外投資合理需求。

“對外開放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定不移擴大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李雲澤表示,上海在金融業改革開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今後,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動更多金融開放舉措在上海先行先試,全力支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上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當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海區域中心宣佈正式啟動,將為區域內經濟體提供有針對性的能力建設支援,維護全球和區域金融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裏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表示,該中心將進一步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的工作,有利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深入地理解成員的觀點,並促進國際經濟合作。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海設立區域中心,有助於其加強與亞太地區經濟體的交流、研究與合作,更好地支援亞太區域的經濟體。對中國而言,這也將推動中國進一步加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與協調。(記者 向家瑩 桑彤 陳雲富)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