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萬億之城”蘇州,何以成為民營經濟的熱土?

2024-06-19 09:2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截至5月5日,26座萬億GDP城市一季度經濟運作數據全部出爐,14地增速超過全國水準。其中,蘇州一季度GDP達到5549.0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領跑26座“萬億之城”。

“最強地級市”強勢回歸背後,民營經濟撐起了半邊天:貢獻了全市50%以上的經濟總量、6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8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90%以上的企業數量。

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


△在恒力(蘇州)産業園內的高性能滌綸工業絲智慧車間內,機械手臂將檢驗合格的絲餅放上絲車,轉運至智慧立體倉庫。

2024年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蘇州要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包括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新三年行動計劃等。蘇州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也明確,強化數字技術賦能,紮實開展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打造國內領先的産業數字化發展高地。

深化智改數轉網聯,增強數字賦能“放大器”,數字化蘇州“一鍵三連”。

“當前形勢下,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新的增長點是蘇州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的關鍵。”江蘇民營經濟統戰研究協同創新基地負責人兼首席專家盧勇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據2023年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蘇州市2023年民營企業産值20689.1億元,增長6.6%,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46.7%;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9682.4億元,增長17.3%,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9.5%。

“蘇州當前共有83.14萬戶民營企業。”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蘇州研究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徐天舒告訴《中國報道》記者,蘇州的民營企業基本上由三部分構成,一是上世紀80年代被鄧小平同志讚為“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二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蘇州作為外資高地所集聚的外資配套型民營企業;三是近10年來快速發展的科創型中小民營企業。

在形成規模效應、成就蘇州耀眼經濟總量的同時,民營企業也成為蘇州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蘇州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字轉型成效明顯,二是科技賦能激發出發展新動能。”蘇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王蓓蕾説。

在盧勇看來,如今,蘇州民營經濟發展已經呈現出一個顯著的“新”特點,就是創新要素的高度聚合,企業開始在依託平臺創新、強化聯盟創新、産業鏈協同創新等方面做文章,避免了創新方面的單打獨鬥。

“為適應創新發展大勢,蘇州民營企業的頂層規劃設計以及公司架構都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只有這樣才不會落伍。”蘇州協同創新智慧製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偉娟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據許偉娟介紹,其公司于2017年在蘇州市吳中區政府支援下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成立,專門從事工業互聯、人工智慧以及智慧裝備技術的新型工業化服務。在“智改數轉網聯”領域,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企業2200余家,連續3年獲評蘇州市優秀智改數轉服務商。

蘇州協同創新智慧製造科技有限公司可謂蘇州眾多民營企業的一個縮影。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末,蘇州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達13453家,同比增長16.7%,佔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85.6%;民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86家,佔全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比重達96.3%。

“民營企業是創新發展重要的參與力量,但不同規模的民營企業,其創新活動在産業鏈上所發揮的作用不同。”徐天舒認為,“已經做大做強的民營企業擔當創新的主力軍,中小型民營企業則可以專注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生産、服務和協作配套的能力,為大企業、大項目和産業鏈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産品和配套服務。”

營商環境沒有“天花板”


△蘇州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在拉制蠶絲被。

優越的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也是蘇州引以為豪的金字招牌。

參加了蘇州今年“新年第一會”的徐天舒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細節,“新年第一會”上,坐在會場前三排的不是黨政領導幹部,而是當地的科創企業代表。細節可窺全貌:在蘇州,企業永遠是主角,佔據著“C位”。

“無事不擾、有問必答、有求必應,這是蘇州各級部門對待民營企業的態度,在這種工作環境下我們企業才能從一棵小草一步步成長為大樹。”許偉娟對記者説,“我們必須努力把公司做好,創造更多利潤和稅收,只有這樣才能回報政府的關懷。”

人才對企業存續和創新發展意義重大。“‘姑蘇領軍人才’等蘇州人才支援政策幫我們把人才留在了蘇州。”許偉娟介紹説,“依託香港科技大學等一批優質高校資源,截至目前公司持續引進高端碩博人才50余人,其中獲評國家級人才2名、省雙創人才2人、姑蘇雙創人才3人、東吳雙創人才24人。”

盧勇告訴《中國報道》記者,一直以來,蘇州都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積極推動人才戰略深入實施。在高端人才引進、留用等方面,蘇州探索出一套適合本地的工作體制機制。如較早佈局C9院校在蘇州建校區、建科研機構,各類聚焦産業發展的研究院所成為蘇州與全國高校的“超級連接器”,人才、科技、項目等創新要素在校地之間形成“環流”。

“人才政策之外,在總面積約66000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的産業基地土地建設項目上,我們公司也順利獲批。”許偉娟告訴記者,此外,蘇州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工作的通知》後,在蘇州市工信局的支援指導下,公司被賦予承擔“國家級創新發展工程項目——綜合性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重任。

記者梳理髮現,自2018年起,蘇州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舉措,包括《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良好創新生態行動方案》《關於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0—2023》等。尤其是在2022年,蘇州在全省率先以立法的形式出臺實施《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蘇州未來的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支援,並以立法形式將每年的7月21日確定為“企業家日”。

此前發佈的《蘇州市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政策措施》,則從10個維度明確了重點工作,目的是要實現“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優上更優’,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王蓓蕾告訴記者,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中,蘇州連續5年蟬聯“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連續4年成為全省民營企業心目中的“最優營商環境設區市”,連續12年獲評“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推動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蘇州民營企業亨通集團是國內較早自主研發光棒的民企,在通信光網、智慧電網、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深耕多年,近年來連接上下游産業鏈企業1400多家。

中共中央、國務院2023年發佈《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後,今年2月,蘇州發佈《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近年來,蘇州全面深化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工作實踐,不斷創新方法思路,創優營商環境,護航民營企業發展。此次《通知》共涵蓋5個方面、20條舉措,立足“整合性優、針對性強、感受度高”的原則,在做好與國家、省級政策對接落實的同時,深入結合蘇州實際,匯總梳理全市各領域惠企助企政策,同時借鑒吸納福建晉江、浙江溫州、廣東深圳等先進地方做法和經驗,聚焦提信心、增活力、優服務、聚資源、廣協同等多個維度,統籌謀劃聯動一體的助企惠企舉措,紮實推動民營經濟創新增效、提質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

“與傳統生産力形成鮮明對比,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産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徐天舒向記者表示,促進生産力迭代勢在必行,在這方面,蘇州的責任感、緊迫感不曾放鬆。

《通知》強調,要推動高端創新資源要素加快集聚,鼓勵科技成果向民營企業轉移轉化;以科創聯盟等方式加快整合各類研究院、創新中心、實驗室等資源,推動設施開放共用,增強科創體系整體效能;推進“科技樞紐”建設,依託“蘇商通”作為總入口,為民營企業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科技資訊服務。

在支援企業轉型提升方面,《通知》指出聚焦“1030”産業體系建設,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強鏈補鏈延鏈;全面推進民營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鼓勵民營企業積極佈局未來産業前沿領域。

“從既往實踐看,政策容易出,但關鍵在落地。”盧勇告訴《中國報道》記者,政策落地一直是痛點,關於民營經濟政策落地不力的問題近年來備受詬病。“如果説此次蘇州民營經濟20條政策出臺的工作量為5%,那麼剩下的95%都應該用來促落實。”

“民營經濟在蘇州經濟總量中佔比較高,蘇州也一直給予民營企業足夠的重視。”徐天舒結合自己實際參與評估工作的體會指出,相信蘇州會真切地把相關措施落實好,會定期回顧和評估相關措施的執行效果,從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服務好民營企業,讓它們能夠紮根當地,為蘇州經濟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徐天舒同時指出,民營經濟面廣量大,如何在經濟領域被平等對待,是廣大民營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因此,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怎樣照顧到絕大多數企業,這是包括蘇州在內的各地政府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方面,《通知》明確了一些指標性要求,如各級各類重大科技類項目由民營企業參與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60%;支援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對民營企業牽頭建設類全國重點實驗室,自獲批建設之日起5年內給予每年最高4000萬元、總額不超過2億元的經費支援;對聯合建設類全國重點實驗室,自獲批建設之日起5年內給予每年最高1000萬元、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的經費支援。

據了解,為充分打通服務民營企業的互動溝通渠道,蘇州市工商聯在“蘇州市總商會”微信公眾號上專門開設了“企業心聲收集”專欄,廣泛徵集企業在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傾聽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線上聯動各類惠企服務平臺,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大便利。

《中國報道》記者 陳珂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