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當防護林“老”了怎麼辦?——新疆科研人員探索優化防護林體系

2024-06-18 13:24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仲夏時節,維吾爾族農民柔孜托合提·托合提庫爾班揮動著手鋸,沿著樹榦上一道明黃色的線,將一株檉柳攔腰截斷。

“這樣砍林子,換平時可不敢。”柔孜托合提説,這裡缺水、乾燥、風沙肆虐,長一棵半人高的灌木得兩三年時間。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科研人員利用集沙儀測量防護林的阻沙率(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曉龍 攝

柔孜托合提住在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區策勒縣,就在這片長滿了檉柳、梭梭和沙拐棗的灌木林附近。從這片林子向西北方4公里,就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

這道明黃色的線是科研人員統一標記的。經過數十年造林,一些地方的防護林枯枝越來越多,面臨衰退和老化,防護林老了怎麼辦?砍還是不砍?一直是個難題。

策勒縣城,歷史上曾因風沙侵襲3次被迫搬遷。沙臨城下之際,新疆地方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決定在1983年在此建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該站研究人員趙廣興博士説,從去年開始,在地方林草部門支援下,科研團隊在500畝灌木林上實施了一項致力於防護林體系優化的科研項目。

“別看柔孜大叔揮舞著鋸子,他可不是在砍樹,而是在平茬。”趙廣興説,平茬就是在不同高度進行砍伐處理。平茬後,防護林枯萎的部分不再搶佔土壤中的水和肥,會有利於新發出的根系、枝椏生長。不過,一些剛剛平茬過的灌木林看起來比其他林子更稀疏,不禁讓人疑惑:這會影響到它們的防沙效果嗎?

這也是科研人員的關注重點。趙廣興在平茬後的防護林,以及未平茬的防護林下風處都架設了集沙儀,這種高度2米多的設備主要用來測定防護林的阻沙率,“通過對集沙儀中的沙子稱重,我們發現平茬並沒有讓防護林的防沙效果減弱。”

在研究站幫工的柔孜托合提幾乎全程參與了平茬實驗。經過一年的觀察,他發現檉柳的葉子長得更多了,整個林子變得更茂密了。

鋸下來的檉柳樹枝也不會被浪費。趙廣興説,一部分枝條將被製作成生物肥料,還有一部分被挑選出來,剪切成15釐米長的小段用於扦插育苗,“在滴灌的滋潤下,5個月後它們就能長到2米高,可以為今後造林提供種苗。”

科研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站長曾凡江研究員告訴記者,經過一年的實驗初步發現,夏季平茬更新使檉柳相對生長速率提升1.13倍,新發枝條數提升1.5倍,且未顯著影響防護林林分的防風固沙效益。

曾凡江説:“對檉柳等灌木林平茬更新的研究還需持續深入,搞清楚平茬高度在多少最合適、不同季節的平茬強度等具體問題,除了灌木,未來也會對更高大的喬木進行研究,解決那些因為種植密度過高等原因帶來的防護林老化問題。”

自我國提出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以來,處於風沙前沿的策勒縣,已圍繞全縣3個風口著手建設“三大生態屏障”,依託國道、高速、鐵路策勒段3條道路建設“三條綠色長廊”。

策勒縣林業和草原局防沙治沙監測中心主任圖爾洪·加帕爾認為,科研人員正從事一項非常具有開創性的工作,他們的探索不僅有利於優化防護林體系建設,也會幫助各地更科學有效地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科研人員在測量扦插育苗的檉柳生長情況(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曉龍 攝

維吾爾族農民柔孜托合提·托合提庫爾班使用手鋸為檉柳平茬(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曉龍 攝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紅柳平茬試驗田(6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