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中澳關係重回正軌,帶來哪些啟示

2024-06-18 08:55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澳關係將正式破冰?中澳關係仍在試水溫?中澳關係能否企穩向好,繼續升溫?此次中澳總理年度會晤之前,輿論對中澳關係目前的狀態仍然莫衷一是。而隨著中方將對澳大利亞單方面免簽,雙方將開展大熊貓保護合作,戰略經濟對話、進一步促進自貿協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教育、文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等一系列務實成果接連登上媒體標題,兩國關係不僅實現了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所説的重建對話及穩定,更如中國總理李強所言,已經“重回正軌”“全面轉圜”。

中澳關係的水溫如何,其實作為雙邊穩定器和助推器的經貿關係早就體現得很充分了。據澳方的數據,去年澳大利亞對華貿易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219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476.1億元),遠高於2019年的1680億澳元。以葡萄酒為例,僅今年4月,澳方就向中國出口了總額約8600萬澳元(約合4.1億元人民幣)的高品質葡萄酒,業界紛紛表示“訂單不斷,忙得不行”。而今年以來澳大利亞成為中國入境遊第5大客源國,入境旅遊訂單同比增長155%。這些都意味著中澳經濟關係不僅實現了穩定和恢復,還取得了新的發展。

中澳關係的“春暖花開”並不是一種偶然。環球時報研究院17日公佈的調查顯示,2024年中國民眾對澳大利亞的好感度平均值提升至69.2分,高於前三年的得分。澳智庫最近發佈的民調數據顯示,61%的受訪者認為,澳大利亞應繼續努力與中國建立緊密的聯繫和紐帶,並保持牢固的關係;54%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沒有與中國經貿的密切交往,澳大利亞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繁榮。顯而易見,一個更加穩定、友好的中澳關係是兩國人民的民心所向和共同期盼。

無論是經貿關係還是民間交流,中澳關係2022年以來的穩步回溫,有賴於中澳之間採取恰當的恢復關係路徑。眾所週知,這兩年中澳之間也不總是一帆風順,但是雙方總是為通過對話管控分歧提供機會,也通過各層級的密集接觸、順暢的外交管道和理性的輿論環境給雙邊關係恢復提供空間和支撐。此次兩國高層年度會晤機制的恢復,以及在原有基礎上一系列合作的深化,相信將為雙邊關係的持續向好提供更多保障。

更為重要的是,是否能夠清晰地認識和堅持中澳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説到底,任何國家的外交政策最終還是要回到為本國的國家利益服務。中澳間經貿結構依然高度互補,經貿關係的“壓艙石”功能沒有改變,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具有不可替代性且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而且雙方的經濟繁榮都有賴於地區環境的和平與穩定。只有擺脫第三方因素、泛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的干擾,雙邊關係互利共贏的基本面貌才能得到恢復,進而為本國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收穫。

世界上存在一些與澳大利亞類似的國家,它們跟中國既沒有歷史恩怨糾葛也沒有現實地緣政治利益衝突,經濟結構高度互補且在國際貿易中形成了相互依賴的緊密關係,對全球經貿秩序和地區和平穩定環境有著相似的訴求。但是受到“去風險”和“脫鉤”等冷戰思維的影響,它們在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充滿疑懼甚至自縛手腳,此前中澳關係低谷時期澳大利亞算是把這個特徵表現得很典型了,也因此衝擊了很多雙邊的正常合作。被營造的地緣政治焦慮和實打實的自身發展利益之間如何權衡,澳大利亞現在回到了相對正確的道路上,也給其他國家提了個醒。

在本報的調查中,我們注意到兩國受訪者看好的中澳未來重點合作領域達成驚人的一致:被看好前五大合作領域均為國際貿易、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跨國旅遊、能源、高新産業科技,且國際貿易領域合作均排首位。這也意味著,如果能用正確的眼光和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彼此,中澳發展對彼此一定是機遇而非挑戰,兩國關係是可以向更高水準發展的。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