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雲南完善聯農帶農機制

2024-06-17 10:36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藍莓銷售收入,按照農戶60%、村集體和龍頭企業各20%的比例分配——加入“622”聯農帶農機制,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十七村村民羅躍碧去年種藍莓凈掙了10萬元。今年,嘗到甜頭的羅躍碧將種植規模從3畝擴大到9.8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注重把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雲南省著力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動農戶、村集體、龍頭企業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及分工合作機制,把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農戶出土地和勞力,村集體出農資,企業負責技術和銷路,實現三方合作共贏。”草壩鎮黨委書記萬葵介紹,“622”聯農帶農機制有利於降低企業生産成本、促進農村群眾增收。種植藍莓平均每年每畝分紅可達3萬元以上,農戶收入較傳統“租金+薪金”模式翻了一番。

2023年,蒙自市藍莓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産值超過20億元,帶動了32個行政村的2萬多農戶增收,其中以“622”機制發展的62個藍莓家庭農場創收620萬元以上。

雲南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曲靖市會澤縣探索“黨組織+基地+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以基層黨組織引領聯農帶農機制建設;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探索“專業合作社包銷+農戶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農戶入股分紅”等模式,發展林果産業和梯田種養……

通過政策推動經營主體參與聯農帶農,破解資金難題。《雲南省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明確,“推動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髮展産業、使用滬滇協作資金實施産業項目、流轉農村土地發展規模種養業的主體全部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

截至2023年底,雲南2.93萬個新型經營主體聯結帶動有産業發展條件和意願的脫貧戶161萬戶,每人平均純收入1萬元以下的16.8萬戶72.1萬人實現利益聯結全覆蓋,各類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比例達65%。

發揮龍頭企業關鍵作用——

在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公信鄉糯董村的“334”牛油果基地2023産季分紅大會上,10個村民小組領取了入股分紅106萬餘元。

“我們在孟連種了十幾年牛油果,前期共投入1.2億元試驗費用,等到牛油果適應性、穩定性、豐産性取得成功後才推廣種植。”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祁家柱表示,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公司作為牛油果産業的龍頭企業得以專注解決技術和市場問題,從而更好地發揮聯農帶農作用。

如今,孟連縣22個牛油果種植村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在20萬元以上,每年穩定提供3000個以上就地就近就業崗位,1.1萬戶3.7萬人受益,戶均增收超1.4萬元。

2023年,雲南出臺“支援經營主體聯農帶農獎補辦法”,將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增收農戶數量和成效作為財政支援資金的重要參考。

目前,雲南省各級農業龍頭企業已覆蓋16個州市、128個區縣和71%以上的行政村。

拉緊農民專業合作社紐帶——

加入博潤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後,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新街鎮大荒地村村民張林花過上了“搞産業領分紅”的好日子。2023年,張林花一家種5畝大棚黃瓜,領到了27.55萬元分紅。

村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一頭牽農戶、一頭接市場,彌渡縣探索“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模式。全縣8個鄉鎮共綁定合作社98個,273家新型經營主體帶動1.7萬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戶均增收1.6萬元。

為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帶動能力,雲南出臺“關於建立股份合作機制實現村集體經濟全覆蓋的指導意見”,明確村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深入推進村集體經濟強村工程,按照每個行政村50萬元的標準,每年扶持約1000個行政村。

截至2023年底,雲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近7萬個,帶動農戶440.2萬戶。

“堅持一切為了農民增收,一切圍繞農民增收,千方百計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雲南省委書記王寧表示。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