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這一次,歐盟向保護主義舉了白旗

2024-06-13 08:34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歐盟委員會12日發佈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擬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最高達38.1%的臨時反補貼稅。這是自歐盟去年10月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以來的一個階段性結論。令人遺憾的是,這一結論極不公正,表明歐委會在面對事實、規則與道義時,選擇向人人喊打的保護主義舉了白旗。顯而易見,此舉不僅損害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合法權益,也將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産業鏈供應鏈。

這起“調查”實際上是一場帶有強烈主觀意識的有罪推定,從一開始就沒有按照符合世貿規則的調查機制來進行。儘管如此,中國汽車産業界從維護中歐汽車産業鏈安全穩定大局出發,還是採取了積極配合調查的態度,相關企業均按照調查部門要求認真提供材料。但歐方在“調查”過程中,傾向性地選取抽樣企業,濫用“可獲得事實”規則,隨意擴大調查範圍,嚴重扭曲調查結果。歐委會的裁決披露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與其説這是對中國企業的“結論”,不如説它是歐洲一些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的一次明證。

許多分析認為,歐盟委員會將關稅大棒指向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很大程度上是在唯華盛頓馬首是瞻。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美國剛剛宣佈把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此前的25%提高到100%,歐委會緊接著也向中國電動汽車“開炮”,這很難説只是巧合。我們在此前的一篇社評中指出,再高關稅也保護不了美國汽車業,今天我們同樣要説,再高關稅也保護不了歐洲汽車業。

實際上,這一決定對歐洲的傷害是不難預見的。此前,德國、瑞典和匈牙利等方面就明確表示反對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德國總理朔爾茨一針見血地警告説,“孤立和非法的關稅壁壘……最終只會讓一切變得更貴,讓每個人都更窮”。而12日歐委會的公告一經宣佈後,立刻在歐洲企業界激起了大量反對,大眾集團表示,這一決定的負面影響超過了對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行業的任何潛在好處,“我們拒絕它們”。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稱,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決策,類似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Stellantis公司則表示,不支援導致世界分裂的措施。

歐委會的公告顯示,將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徵17.4%、20%和38.1%的關稅;對其他參加應訴的製造商將徵收21%的關稅。一些分析認為,比起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關稅的瘋狂之舉,歐盟選擇了一個相對“折中”的數字,表明它一方面對美國的壓力有所交代,同時也寄希望市場可以自動“消化”這一稅率,讓它變得“可以接受”,而不至於對自己形成太大反噬。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問題根本不在於企業能否“消化”、市場能否“接受”,而是面對全球化、面對自由貿易、面對綠色發展,歐盟是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還是逆潮流而動的那一邊。

要看到,現在一些歐洲國家表面上希望通過加稅的方式阻止中國産品進入歐洲市場,但它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希望能在新一輪的激烈競爭中佔得上風,能夠通過産業發展帶動就業,創造GDP。歐洲過去多次經歷貿易戰,歷史經驗已經反覆證明,關稅從來都不是保住競爭力的藥方。這些國家需要汲取歷史經驗,同時更富有遠見,看到並及時把握中歐合作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機遇。

歐委會12日公佈的只是擬做出的初裁結果,之後還會有終裁,這也意味著一場被廣泛警告的貿易戰仍有軟著陸的可能性。我們敦促歐盟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切實落實近期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中方解決問題的態度是真誠的,與此同時我們也將密切關注歐方後續進展,並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