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讀懂中國>

高考代表的精神是中國競爭力的一部分

2024-06-07 08:45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從6月7日開始,全國將進入高考時間。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人,比去年增加51萬人,部分省份迎來“考生最多的一年”。為保障好高考考生,全國上下做了大量細緻週到的安排,包括加強出行、食宿、醫療衛生、噪音治理等等,盡可能為考生提供便利。當考生們走向考場的時候,全社會投入很大的資源和精力把他們“送到站”,這在中國體現著一種有著自身傳統和道義根基的人文關懷。

高考是個人奮鬥的關鍵節點,也是為國選士的重要一環。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的今天,以公平競爭、奮鬥進取、為國立志等為代表的高考精神內涵,實際上已構成中國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考堅持的公平競爭原則,是國家競爭力的制度性保障。高考制度實施至今,也曾經歷多次改革,但始終沒變的宗旨是公平競爭,不斷優化的規則是為了更合理的公平競爭。公平競爭是一座燈塔,為無數學子點亮成功的夢想;它也是一把讓人信服的尺子,為國家建設“測量”出優秀的人才。高考考生的增多、高考蓄水池的擴大,證明了這一制度在中國社會的廣泛認可度,也體現了它對促進全民素質提高的積極作用。

高考不僅從制度上有力保障了人才選拔的公平性,也成為中國社會的信譽基石之一,是構成中國競爭力的重要底氣。高考讓世界看到,中國夢的基礎紮實,來自於無數中國普通年輕人奮鬥目標的可實現性;而中國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動力也由此變得更加充沛,它植根于一種有效的公平制度帶給民眾的安心和信心,以及為社會良性發展提供的持續動力。

高考需要的奮鬥進取精神,是國家競爭力提升的引擎。高考樹立了一種以奮鬥進取為榮的價值觀,它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中國社會價值體系的縮影。這種價值觀的提倡在當前顯得尤為必要。在經濟發展走過高速增長的階段,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處於加速重塑之時,我們又來到了一個關鍵時刻。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1300多萬高考考生和他們背後家庭的平凡追求,又何嘗不是中國社會幾十年來的不平凡成就的底色。顯然,奮鬥進取的精神並不僅僅是高考考生的專利。

如今正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時刻,中國社會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以高考為代表的精氣神。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種精氣神讓每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能保有不服輸的少年心氣。這種精氣神賦予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定前行的力量,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永不止步于已有的成績,而是將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活成一種生活方式。

高考鼓勵的為國立志的理想,是國家競爭力進階的希望。從這幾年的情況看,國家發展優勢産業、重點産業方面的戰略,越來越多地向高校延伸部署,鼓勵著考生們為國立志的理想。例如多家中國知名高科技企業與一些重點高校相關專業之間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為尖端人才培養設置“快車道”。今天坐在考場裏的這批考生,明天也許就是中國在新能源、晶片、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棟樑,他們將承擔起中國國家競爭力進階的重任。 

我們祝福每一位高考考生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他們面對的高考,或許只是人生中第一座等待翻越的高山。上山的路總是有點費力,但美麗的風景在高處。保持著奮鬥、拼搏和進取,相信每一位考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屬於自己的人生風景。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