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公共服務一體化特寫:一個山區縣的“求學路”

2024-06-06 13: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麗水6月6日電(邵燕飛 傅飛揚)幼小科學銜接無需家長自掏腰包,縣域適齡幼兒入學適應能力顯著增強,近3年參與師生人數達3000余人;探索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工作,山區的孩子赴縣城就讀,衣食住行學均有保障;推進“小縣優教”發展戰略,與省會城市高中結對幫扶,打造“縣中崛起”樣板……

教育是未來的希望,對於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來説尤為如此。作為浙江省山區公共服務一體化三個試點縣之一,景寧在教育領域先行先試,不斷打破山區教育桎梏,為各年齡段的學子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全景式”幼小科學銜接

走進景寧縣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教室,窗明几淨,空間被劃分為多媒體教學區、教師辦公室、娛樂區、午休區等,與幼兒園教室的格局並無二致。在樓下的空地,學生們擁有專屬的鍛鍊設施,並與高年級相區分。

景寧縣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活動場地。傅飛揚 攝

“景寧已形成貫穿全域、全鏈、全員的‘全景式’幼小科學銜接模式。”日前,景寧縣第二實驗小學常務副校長陳興建受訪時表示,該縣各小學都有入學適應“九月課程”,讓孩子們以更放鬆、更科學的方式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

景寧縣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家長柳玉珍説,10年前,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在該校上一年級,如今又輪到二寶在一年級就讀。相較之下,幼小科學銜接通過課程設計、環境佈置等方面的精心準備,幫助孩子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更適應小學生活,也更有自信去學習。

採訪過程中,景寧縣實驗幼兒園的工作人員到訪景寧縣第二實驗小學,對接幼小科學銜接的相關工作。

原來,該縣組建“幼小學習共同體”,圍繞兒童身心健康、生活管理、社會交往、學習品質等關鍵要素開展聯合研究,連結幼兒成長全週期。

景寧縣實驗幼兒園園長劉香慧告訴記者,當地開發幼兒園入(小)學準備“六月課程”,幼兒園學生會提前進入小學校園參觀適應,各幼兒園也會根據自身實際設計課程,“我們幼兒園有‘整理小能手’‘時間小主人’‘運動小達人’‘勞動小明星’等主題行動,幫助孩子們培養小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

當鄉鎮師生進入縣城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許多鄉鎮小學都面臨資源緊缺、生源稀少的狀況,景寧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該縣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目前已完成8所5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

2023年1月,隨著當地大均鄉中心學校進行優化調整,語文教師朱雲萍也併入了景寧縣紅星小學。彼時,曾在鄉鎮小學只需面對4個學生的她接手了六年級畢業班,負責39個學生的教學任務。

“一開始不太習慣,主要體現在工作量上。”朱雲萍介紹説,鄉鎮小學學生少,改作業一般使用面批的形式,而縣城小學學生多,原先的教學輔導方式顯然行不通。

眼下,經過1年多的鍛鍊,朱雲萍已然適應了新的工作模式。

她認為,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對鄉鎮小學教師教研水準的提高有很大促進作用,“過去我們一個年段只有一個學科老師,教學上遇到困惑很難找人討論,現在一個年段的四個學科老師坐在同一個辦公室,大家相互促進,對教師成長和學生聽課都有好處。”

截至目前,景寧8所小規模學校的107名學生全部進入縣城就讀,這是一場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變革。

由當地政府兜底,全面保障進城就讀學生需求——每年投入20萬元,保證與城區學校學生“同菜同質同價”,確保吃得放心;投入200余萬元,升級住宿條件,配套生活物資,配備生活老師,確保住得舒心;投入25萬元,開設8條“週末求知專線”,配備車輛、司機、監護老師,確保行得安心……

在景寧縣紅星小學校長吳月圓眼中,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教育是民生工程,我們為鄉村的孩子托底,讓他們享受更優質均衡的教育,也減少他們父母來縣城發展的後顧之憂。再往後想,這些孩子們就是未來鄉村發展建設的新希望。”

“輸血”與“造血”推動“縣中崛起”

作為基層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高中是縣域教育的“天花板”,也是許多鄉鎮、縣城孩子走向廣闊人生的橋梁紐帶。

2022年9月,浙江省教育廳等五部門印發《浙江省山區26縣和海島縣“縣中崛起”行動計劃》,加強薄弱地區的縣域普通高中建設,推進省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在此背景下,2023年3月,杭州第二中學(下稱:杭二中)和景寧中學簽訂幫扶協議,引進四大學科名師工作室,實現兩校教學管理、教師流動、教師研修、學生交流、資源共用、文化建設“六聯動”。

景寧中學一景。受訪者供圖

“2023年8月,我來到景寧中學,主要負責高三兩個班級的日常數學教學。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能感受到學生們的變化——許多孩子不再將數學視作累贅,而是更有自信地去鑽研問題。”杭二中派駐景寧中學數學老師吳祝飛受訪時説。

在杭二中的幫扶下,景寧中學也成了浙江學科競賽賽道的一匹黑馬。2023年,景寧中學有2名學生分別獲得資訊學和化學奧賽浙江省一等獎。

“學校一直重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過去因為缺少專業競賽教練的指導,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有了杭二中的‘輸血’幫扶,學校的競賽成績也不斷提升。”景寧中學校長夏建民説。

自2012年以來,景寧中學的高考成績逐年攀升,高考第一批(特控線)上線人數實現從“個位數”到“三位數”的逆襲。轉變背後,主要依靠的是“自我造血”。

譬如,景寧將“縣中崛起”列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出臺《教育新十條》,全力保障縣中教育項目優先立項、資金優先安排、人才優先保障。

“喚起學習熱情,激發學習主動性,助力學生主動成長是‘縣中崛起’的關鍵。”夏建民説,如今,他們也在不斷探索山區普通高中激勵教育的路徑,讓學生們更有自信,讓縣域高中更有未來。(完)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