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山東進入小麥豐收季 多舉措實現夏糧“減損增收”

2024-06-05 13: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濟南6月5日電 (王採怡)眼下,山東多地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收穫期,田間地頭一派豐收景象。相關部門組織各類機械助力農民收割小麥,多舉措實現“減損增收”,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東明縣小麥收割現場。東明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菏澤市東明縣小井鎮洼劉村連片小麥收割現場,一台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麥田間來回穿梭,吞進長長的麥穗,蕩起縷縷煙塵,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

“今年小麥是大豐收,長勢良好,産量能達到1200斤左右,比去年産量有所增加。”農戶劉剛彥告訴記者。

東明縣小井鎮農機站站長胡豐章介紹説,該鎮積極調配農機130台套,確保小麥能夠儘早顆粒歸倉。“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關注小麥收割的進展情況,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和保障。同時,也呼籲廣大農民要抓住有利時機,科學收割,確保‘三夏’大豐收。”

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菏澤市巨野縣積極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烘乾塔智慧化改造,讓農戶能就近、安全、高效烘乾糧食。在巨野縣龍堌鎮鹿樓村一處家庭農場,智慧化低溫迴圈式烘乾機正在高速運轉,相比熱源改造前,小麥烘乾時間縮短一半,能耗節省明顯。

“今年,我們收購的小麥平均水分在25%,100噸的情況下烘乾到12.5%的入庫標準需要9個小時左右,每天能烘乾300多噸。”巨野縣晟耀糧食購銷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青介紹説。

在臨沂市沂水縣崔家峪鎮北梨園村,麥田裏機聲隆隆,一台臺收割機在麥浪裏縱橫穿梭,傾瀉而出金燦燦的麥粒。

“機械化就是好,對我們農民來説省時省力省心,300多畝地大概兩天就能收完。”北梨園村種植戶張照強看著眼前即將收穫的連片麥田,臉上洋溢著喜悅。

“我們村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的土地都是機械化種植,加上水肥一體化灌溉渠。不但提升了農田品質,種出來的小麥畝産還增收100多公斤。”北梨園村黨支部書記陳敬升介紹説,今年小麥喜獲豐收,産量可達每畝500公斤。

郯城縣麥子收割現場。李結義 攝

同屬於臨沂市的郯城縣也全面進入“麥收時間”。據了解,該縣今年小麥種植面積67.9萬畝,連日來,“三夏”生産陸續展開。

“今年的小麥收成又能創新高,我們這一片畝産能超過1200斤。”郯城縣廟山鎮城東村村民趙宗輝今年種了30多畝小麥,全部種植優良品種。“天氣條件很好,再加上現在種地都是高科技、全機械,顆粒歸倉大豐收。”

在“種、管、收一條龍”的全面機械化農業時代,郯城縣在確保種糧面積的前提下,對良種選用、分時期技術管理、機械收穫等全環節跟進,確保糧食增産增收。

連日來,在泰安市岱岳區房村鎮北騰村,田野上麥浪滾滾,聯合收割機穿梭其間,一派豐收景象。“趁著天氣晴好,收割機每天從淩晨5時到暮色降臨,連續作業10余個小時,搶收小麥。”岱岳區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建強説。

趕在“三夏”生産前,岱岳區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建成農藥肥料倉庫、農機服務中心、秸稈地膜綜合回收利用中心、農産品倉儲保鮮通風庫、糧食貯存庫等車間10000平方米,利用機械化手段提高夏收效率。

岱岳區大片麥田成熟。陳陽 攝

在濟南市萊蕪區,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13.8萬畝,其生産已實現全程機械化。目前,萊蕪區已組織270台聯合收割機,搶抓有利天氣,搶收該區成熟小麥,預計6月中旬全部完成小麥收穫工作。

濟南市萊蕪區秉建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秉建告訴記者:“我們投入小麥收割機60多臺,每台收割能力一天150畝左右。我們對機手進行了培訓,另外還和河南跨區作業隊取得聯繫,確保小麥順利收割。”

在濟寧市鄒城市郭裏鎮九五農場,種植戶楊亞楠正忙著指揮收割機作業。“今年小麥長勢很好,這片農場共種了3800畝,一畝能收割1200斤左右。”楊亞楠説,機器收割對農民來説省時、省力、省心,自己請了3台收割機幫著一起收割,五六天就能收完。

鄒城市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促進中心農機生産科科長李越告訴記者,該市小麥機收率達99%以上,隨著機收減損技術的推廣,小麥機收減損率可控制在1%以內。“我們將全力做好機械調度、應急準備、安全生産等各項工作,保障夏糧豐産豐收。”(完)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