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她在祖國最南端學校“種花”

2024-06-05 13:5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一位在雲貴高原長大的28歲姑娘,自願來到祖國最南端的海島學校任教6年多。為什麼來三沙?她説:“教育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美好的,不要考慮太多,幹就要幹好。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能保持純真的自己。”

她就是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瓊臺師範學院附屬三沙永興學校幼兒園園長、教師洪美叔。

圖為洪美叔和三沙市永興學校的孩子們在課堂上互動。受訪對象供圖

“我為什麼來三沙”

未曾到訪三沙的人可能對這裡充滿憧憬和想像:有著夢幻般的碧海藍天,是自然資源寶庫和熱帶動植物的天堂。但實際上,“高溫、高鹽、高濕、多颱風、紫外線強”的氣候和狹小的陸地面積對人類來説並非“宜居”。

哪個女孩不愛美?有幾個年輕人不愛熱鬧?大學剛畢業的洪美叔起初也不太適應。繁華都市的夜生活變成環島散步和深夜加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乏味。“有一段時間我迷戀網上購物,每天坐在碼頭邊等船送來我的包裹。”洪美叔借此緩解孤獨和焦慮。

為什麼要來三沙支教,又為什麼要一再續期留下?在夜深人靜時,洪美叔也時常作激烈的思想鬥爭。

“值得嗎?”留島任教實際上等於主動放棄了很多機會,不少家人和朋友不理解。

她的回答依然是:值得。她用6年的青春作答,如今更堅定了選擇。

2020年11月,在洪美叔累計來島快1000天時,曾寫下了一篇小文《我為什麼來三沙》。

“記得第一次聽説三沙,是在大二的一堂化學課上,老師跟我們分享了三沙的美。老師説,三沙海上有海鷗,夕陽特別美,那裏學生很少,是一個祖國有需要、青年值得為之奮鬥的地方。”

從那時起,洪美叔上島支教的種子就在心裏生根發芽。

按照瓊臺師範學院的規定,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去三沙實習任教。洪美叔的上島之路一波三折,前兩次報考都沒有被選上,2017年大學畢業的她去了海口的一家幼兒園工作。工作三個月後,她在班級群裏再次看到三沙招募支教老師的資訊,她快速將個人簡歷發給負責該項目的輔導員。

“接到永興學校校長給我安排工作崗位的電話,那叫一個激動!”這一次她如願以償。

支教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年,關於去留,洪美叔需要做出新的選擇。因為洪美叔心臟有舊疾,島上高鹽、高濕、高熱的環境對她的身體來説負擔很大。彼時,同事們無數次叮囑她趕緊回去考編制;家人們勸她回去考鄉鎮公務員;同學們約她一起開幼兒園……面對不知該如何選擇的未來,洪美叔也曾動搖。

“才半年,還不足以為三沙教育事業發展留下我的印記。所以我想繼續在這裡,將青春的汗水灑在祖國最南端的土地上。”

這一待又是三年,在第一個任期屆滿後,洪美叔的爸爸媽媽一再勸其回家鄉工作。

但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悄悄跑到她身邊,在她耳邊説“洪老師,我愛你哦!”。“一瞬間,我的心像被什麼猛刺了一般,我感受到三沙的孩子們需要我,我決定留下來。”洪美叔説。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採訪中,洪美叔不止一次地説。

誠然,學為人師,教書育人,不計得失,怎能不美好!

“在這裡,我感覺到自己被需要,還有豐富的育人資源,工作起來像打了雞血。”洪美叔説。

永興學校學生主要是漁民和島上職工的子弟,“有的孩子跟爸爸媽媽上來一兩個月後,又下島休息一兩個月。”學生人數少且流動性大、老師和家長不熟悉,老師跟孩子也沒法長期互相了解。這加大了教學難度,讓教育效果難以評估。

在遠離內陸的海島開展教學是不容易的,洪美叔自喻“像在珊瑚石上的種花人”,一心想著為島上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前教育和長期陪伴。“雖然很難,但很美好”。

永興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學校,符合島上教學實際的教育模式仍在探索。帶孩子們去漁民村認識不同的魚、植物以及它們的作用,跟孩子們一起救助受傷的白鷺……洪美叔根據海南版教材結合島上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

“每天你都很熱情,有禮貌地跟身邊的人打招呼,為你感到驕傲。”

“你現在遲到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每天都積極來學校,不再拖拖拉拉。”

“你會幫媽媽做家務,自己疊衣服,真棒!表揚你。”

這些句子來自洪美叔的親筆信,信中的“你”是她照顧的孩子。她發現,有些家長因為工作時常注意不到孩子的變化,從2019年開始,洪美叔把班級裏幼兒每天的表現,寫成書信和家長交流。這樣的信至今已有324封,有時寫完信後已是淩晨一兩點。

永興學校建校至今一共有近200名學生,洪美叔教過的就有100余人,其中一名叫“阿符”的幼兒讓她印象深刻。他是一個漁民的孩子,活潑好動,專注時間不到2分鐘,不會講普通話,脊柱彎曲,有駝背傾向。

普通話不會説,洪美叔就用動作比劃,一次次跟他交流;有駝背傾向,洪美叔就一遍遍糾正他的坐姿。相處過程中,洪美叔發現阿符在家會主動幫忙做家務,也會去照顧比自己年齡更小的弟弟妹妹,而且他的音樂節奏感很強,於是洪美叔不斷鼓勵他、陪伴他聽唱兒歌培養專注力。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阿符慢慢地能夠用順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也能夠坐下來穩穩地參加完集體活動。在“六一”文藝匯演和講故事活動中,阿符用自己的表現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也讓坐在台下的媽媽眼角涌出了幸福的淚水。

“孩子們的進步,就是老師專業價值的體現。我深愛著孩子們,孩子們也敬愛著我,這就是幼教工作的意義。”洪美叔説。

“總要留下點什麼”

走上幼兒園園長這一管理崗位,洪美叔整日琢磨著怎麼開展教研活動和培訓老師,怎麼引進優質課程資源……新問題、新挑戰一個接一個,她希望儘自己所能儘快完善海島學校的特色教學體系。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校的教學品質,洪美叔和同事們一起對建校以來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發現不少學生數學學習吃力。為此,永興學校有針對性地加強了數學興趣培養和教學。

永興學校教學的優勢也漸漸凸顯出來,“島上安靜單純的環境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條件。”洪美叔和同事們發現,永興的孩子語文成績突出,這得益於學校老師長期以來引導島上孩子們培養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他們看似內向不善交際,但其實比同齡孩子更能專注思考和做事。”洪美叔説。

三沙獨特的島礁海洋資源如何和教育有機結合?在她看來,這是探索出島礁特色的課程教育模式的關鍵,也是培育守護“祖宗海”接班人的破題所在。

每週一早晨,在永興學校的操場上,孩子們身著小小海魂衫升國旗、唱國歌,愛國愛島的精神在稚嫩童年裏生根發芽。三沙永興學校副校長郭興説,建校以來,學校逐步建立起三沙特有的“紅色鑄魂、綠色培根、藍色潤心”三色育人理念。老師們不斷挖掘島礁教育資源,編寫使用《我們的祖宗海》海洋特色繪本,用航船描繪走廊、貝殼裝飾教室,點點滴滴都在打造獨具海洋特色的校園文化。

説起接下來想做的工作,洪美叔滔滔不絕、躊躇滿志。“我還想努力完善幼兒園教育教學體系,提升老師的學習和教研能力,打造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

祖國有需要,青年有擔當。數年來,洪美叔和永興學校的老師們接續奮鬥,在各自人生的春天,將一顆顆種子埋在南海的島礁上,用汗水和智慧悉心澆灌,用愛雕琢每一片花瓣,在祖國的南海邊疆種出一片五彩斑斕的花海。(記者劉鄧 夏天)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