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裝上智慧的“工業大腦”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進入“2.0”時代

2024-05-31 11:39

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今年一季度累計發電超520億度,如今,這條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不僅能持續産生綠色電能,還成為了保障長江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生態的“綠色生態紐帶”。

當前,為了應對今年主汛期可能出現的大洪水,自5月份開始,三峽水庫已開始逐步加大下泄流量,目前三峽水庫水位已降至153米以下,總共騰出約180億立方米的庫容全力備汛。不僅是三峽水庫,這條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形成的梯級水庫,在長江流域聯合調度範圍的控制性水庫群中,防洪庫容佔比超過50%,成為長江防洪的重要力量,為提升川渝、荊江等重要河段防洪標準提供保障。

通過水庫調節,不僅可以應對洪水,還能通過調度補水,保障長江中下游農業、供水和生態安全。2023至2024年枯水期,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已向下游補水超300億立方米,相當於2100個西湖水量,有效緩解長江中下游用水緊張局面。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三峽梯調副主任 鮑正風:六座梯級電站好似長江上的六個“水龍頭”。我們利用水情遙測系統、水資源綜合利用決策系統和數據模型,有效助力梯級電站防洪、航運、補水、生態、發電等綜合效益充分發揮。

同時,在向家壩水電站至三峽水庫區間,目前正在進行聯合生態調度試驗,簡單來説就是通過調節水庫的出庫流量,形成“人造洪峰”,為部分魚類産卵繁殖創造適宜的條件。2023年,梯級電站共累計完成12次生態調度試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成為一條綠色生態走廊。

“黃金水道”持續釋放“黃金效益”

水庫蓄水後意味著江面變得更寬,水流變得更為平緩,水深也大幅增加,原本一年四季險灘遍佈、航行艱險的長江上游河段呈現出高峽平湖的景象,極大地改善了長江的航運條件,助力“黃金水道”持續釋放“黃金效益”。

作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永久通航建築物,三峽船閘和三峽升船機聯合運作,形成了“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的通航格局。

三峽集團流域樞紐運作中心樞紐管理部副主任 程航:三峽船閘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連續級數最多、水頭最高、運作條件最複雜的內河船閘。截至目前,三峽樞紐累計貨運量超20億噸,其中2023年超過1.72億噸,再創歷史新高。

世界最大的“船舶電梯”——三峽升船機,只需10分鐘就能將一艘3000噸級的船舶抬升或者降落近40層樓的高度,船舶的平均過壩時間是40分鐘左右。截至目前,三峽升船機已累計安全運作超4萬餘廂次,通過貨物近1700萬噸、旅客超110萬人次。

三峽集團流域樞紐運作中心樞紐管理部副主任 程航:隨著金沙江下游梯級電站蓄水成庫,金沙江下游形成768公里深水庫區航道,通航條件穩步改善。重慶境內長江航道上,形成多個5000噸級以上深水碼頭,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成為一條航運的“黃金走廊”。

為能源走廊裝上“工業大腦”

為了幫助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更好的長週期、安全穩定運作,一個智慧的“工業大腦”已全部部署完畢,標誌著這條清潔能源走廊進入“2.0”時代。

所謂工業網際網路,就是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為工業乃至産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規劃佈局四大中臺、十大業務中心,全面提升設備智慧運維水準,助力新一代水電站數字化建設。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管研究員 孔麗君:這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匯聚了海量數據,提供了豐富的演算法和工具,沉澱了豐富的水電運營知識和經驗,實現數據價值挖掘,為電力生産賦能。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的運營調度涉及“水、機、電”多個環節,規模巨大、時空多變、跨區跨網、結構複雜,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新形勢下,流域梯級水電站同時承擔高峰負荷和基礎負荷,對水電長週期安全穩定運作提出更高要求。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管研究員 孔麗君:比如某個部件出現溫度異常,過去只有在它的溫度達到臨界值時才會發出報警,在尋找問題原因時也只能先從相應的部件著手,現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幫助我們提前7~30天預警潛在風險,設備損傷減少,大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穿越長江“綠色生態紐帶”

通過穿越機的視角,沿長江而下,讓我們一起“雲遊”這跨越1800多公里的長江“綠色生態紐帶”。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