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從“臟亂差”到美食街 贛州“蝶變”是如何發生的?

2024-05-30 09:47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老闆,一份龍蝦加辣!”“來份雞蛋腸粉!”“一打生蠔,大個兒的!”……入夜,走進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的漁灣裏,小街店舖林立,紅紅火火,撲鼻的食物香氣惹人垂涎。約上三五好友,來這裡探索新口味或者品嘗老味道,享受飲品小吃,悠閒聊天,十分愜意。

漁灣裏,原名“塘窩裏”,位於贛州市中心城區,緊鄰章江,曾是一座典型的城中村。村內多為農民自建房,衛生臟亂、配套設施不全等問題突出,長期困擾著當地居民。

從“臟亂差”到100多家小店的集合地,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走進一家燒烤店,老闆邱建祥翻轉手上的烤串,熟練地撒上孜然、辣椒面……烤肉濃香撲鼻,邱建祥也打開了話匣子,“外出打工幾年,時刻牽掛著家鄉的親人,這才下定決心回來。”

回來的邱建祥,正好趕上了漁灣裏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年,贛州市探索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章貢區紅旗村塘窩裏和周邊地塊被納入背街小巷綜合改造提升工程。

怎麼改?如果只是做簡單的環境改造提升,會不會難以維持?

“我們召集街道幹部、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以及城管、住建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就地召開多場會議,共同探討改造模式。”章貢區南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路説。

討論過程中,一個新的思路被碰撞了出來:能否利用好沿街、靠近市中心的區位優勢,把“塘窩裏”打造成美食街?

“油煙怎麼辦?”

“噪聲怎麼辦?”

“房子能不能租出去?”

無數的問題被居民提了出來。章貢區乾脆拉著20多名居民代表出省考察,從廈門的曾厝垵、長沙的火宮殿走一圈回來,大家不僅開闊了眼界,更有了共識。

“美食街,可以幹,只要做好規劃和設計,做好宣傳和引流,大家就等著收租金。”回來後,居民代表耐心地給大家做工作。

拆圍墻、治違章、改管線、騰空間、添景觀……微改造帶來大變樣,短短幾個月,老舊房搖身一變成了村史館、城市書屋,違章搭建騰退出來的空間則配套建設了停車場等設施。

對住戶最關心的油煙和噪聲問題,在老舊小區改造時全部增加了煙氣收集處理裝置,同時嚴格控制開業營業時間。陳路説,街道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對商戶衛生環境和食品安全進行檢查抽查,以及組織衛生、環保等相關部門的專家現場進行指導和培訓,切實幫助商戶提升經營水準和安全意識。

“從一個攤位起步,到現在擴大到兩個店面,我們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天的營業額穩定在1000多元,火爆的時候更是達到好幾千元。”邱建祥租下了村民的一個門面,燒烤生意越來越紅火,“掙錢的不僅是商戶,原來一個店面月租金只有300元,改造後可以達到2000多元。”

章貢區創新街區管理模式,成立漁灣裏餐飲文化管理公司,聯合屬地村委會,對街區居民房屋實行統租統管。“公司服務商戶,村委會服務村民,我們還建立了協商議事機制,有事好商量、有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南外街道黨工委書記危軍介紹。

如今,漁灣裏美食街已入駐商戶130余家,年營業額1億多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成為贛州市最有煙火氣的街巷之一,也成了很多遊客打卡贛州的第一站。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