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曾經“靠煤吃煤” 這座資源型城市如今如何轉型?

2024-05-28 08:45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核心閱讀

資源型城市如何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在山西晉城,當地立足自身優勢,堅持創新驅動,深耕光機電産業,不斷加強政策支援,優化營商環境,改善産業生態。近3年,當地光機電行業總産值年均增長42%,成為支撐城市轉型的重要動能。

一分鐘,200隻精微光學鏡頭誕生;一天,10萬件手機部件下線;一個月,90億顆LED燈珠産出……這是山西省晉城市光機電産業的成績單。

晉城,一座位於晉東南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曾經“靠煤吃煤”,“一煤獨大”的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近年來,晉城搶抓産業轉移機遇,把發展光機電産業作為加快産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目前,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光機電行業規上企業54家。2023年,行業總産值達500億元,佔全市製造業總産值的46%。近3年,行業總産值年均增長42%,成為全市增幅最大的新興産業。

立足自身優勢

深耕特色産業

站在一面搭載了人工智慧感測器的健身鏡前,不僅可以與“鏡子”裏的虛擬教練同步訓練,高清螢幕上還能實時顯示運動數據;高達1億像素的手機鏡頭,在4.32毫米深的鏡筒裏整合了10個組件;指甲蓋大小的超高速機器視覺晶片,一秒鐘能處理1000張照片……走進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光機電産業園,各種高科技産品讓人目不暇接。

晉城立足自身優勢,深耕特色産業,2019年,當地提出將光機電産業作為主導産業來培育;2021年,進一步確立建設“光機電産業集聚城市”的定位,聚焦視覺系統、新材料、人工智慧3條特色産業鏈,累計招引項目130余個。

山西華耀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晉城重點引進的視覺系統領域頭部企業,去年11月正式投産以來,訂單不斷,已經排到今年7月;進入5月,新能源智慧車載液晶模組生産線試産,年産能預計達到200萬套。“今年要上第三條生産線,還得再招人。”公司工程總監楊盼介紹。

山西華耀光電科技位於廣東深圳的母公司,這兩年開始佈局華北市場。“我們屬於産業鏈中端,晉城上下游企業都有,産業生態比較完善,最後選擇落戶這裡。”楊盼介紹。

“産業生態影響著招商引資的成敗。我們鼓勵産業鏈上的各家企業融通發展,打通産業內迴圈。”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史小林介紹,開發區立足産業基礎,梳理上下游關係,培育形成LED、觸摸屏、新材料、機器人、智慧家居5條産品短鏈條,園區産業鏈配套率達到60%以上。

山西星心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LED顯示屏産業鏈鏈主,也是利亞德、九洲電器等企業的關鍵供應商。在其輻射帶動下,多家鏈上企業入駐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這讓公司總經理闞廣東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公司計劃聯合園區已引進的17家顯示屏行業廠家,建立産業聯盟,帶動産業鏈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

創優營商環境

用心服務企業

前不久的“五一”假期,山西英特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英特麗”)副總經理辛錢俊在趕訂單中度過。

山西英特麗是一家以研發製造通信電子、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領域封裝電路板控制模組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去年成為比亞迪集團的供貨商。“在這裡落地,主要是看中了服務和環境。”辛錢俊坦言。

近年來,晉城市從改革創新、金融服務、要素保障、科技支撐等方面出臺8項政策,建設標準化廠房200萬平方米,企業能即時入駐;搭建産業鏈、人才、金融、創新、手續辦理等9個工作專班;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開展“提前介入、靠前服務、超前預審、全程代辦”服務,實行項目經理終身陪跑,為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

2020年,山西英特麗簽約。“園區根據我們的個性化需求,修改標準廠房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短短一個月就達到了入駐條件。”辛錢俊感受到晉城的誠意和效率。

由於落地較早,那時候園區設施不是很完善。“投産前,工人沒有宿舍住,項目陪跑經理專門為我們申請了60多套住房,還協調開通了臨時通勤公交。”這些讓初來乍到的辛錢俊很暖心。

傳統業務步入正軌後,山西英特麗從去年開始佈局新能源充電樁業務,現有5條充電樁組裝線,已和多家大型國企簽訂合作協議。今年公司充電樁業務産值預計達到1億元,業務總産值預計達到3.6億元。

“開發區幫我們搭臺推介,對接省內各新能源主管部門。目前充電樁業務只佔到我們的兩成産值,未來將佔到五成。”辛錢俊介紹。

山西英特麗還與園區共同組建招商平臺,通過牽線搭橋,引薦10余家光機電企業。為了讓企業留得住、發展得好,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用心服務企業,制定完善全生命週期扶持政策,在企業落戶、成長提質、擴大發展等環節,給予不同政策扶持。

培育創新生態

增強發展韌性

今年一季度,晉城共引入5個光機電項目。5月10日,康佳智慧科技城項目正式啟動,康佳集團計劃在晉城投資50億元建設全國智慧家居總部。

“雖然有成績,但也有短板。”史小林坦言,招商引資企業的研發技術中心普遍在外,有生産缺研發、有産品缺技術的問題較為突出,一旦成本優勢不復存在,産業集群難免外遷轉移。

如何培育産業創新生態,增強發展韌性?2020年,晉城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獨立事業法人單位——晉城市光機電産業研究院(以下簡稱“光機電研究院”),設立總額1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

光機電研究院瞄準奈米材料與器件、半導體光電材料與器件、光機電整合技術與重大應用三大方向,面向市場需求,重在引入距市場“一步之遙”的創新成果。4年來,光機電研究院先後引進6個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

“我們全力做好各項服務,為項目早日投産保駕護航。”光機電研究院副院長成磊説。

4年前,成磊還是當地唯一的光機電專業博士。如今,光機電研究院通過“領軍人才帶項目、項目帶技術團隊”的模式,已建立起由6名院士、40名博士組成的專家智庫。

此外,晉城市整合10余所職業院校,成立了光機電職業教育集團;在山西科技學院專門設立光機電專業,每年可培養光機電專業本科生1400人、技能人才1.3萬餘人。

“我們將以光機電産業牽引轉型,圍繞明確産業定位、完善政策體系、堅持創新驅動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光機電産業集聚城市。”晉城市委書記王震表示。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