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讀懂中國>

電助力自行車緣何受到海外採購商青睞

2024-05-27 16:43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正是傳統行業企業實現華麗轉身、向産業鏈中高端邁進的關鍵

支援與手機作業系統連接,擁有地圖導航、心率監測等多種功能,這樣的自行車是否很時尚?前不久,在第三十二屆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上,一輛輛智慧化的電助力自行車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成為海外採購商最青睞的自行車産品之一。

曾經,自行車與手錶、縫紉機、收音機並稱為“四大件”,是許多人家中珍貴的物件,“二八大杠”承載了多少年代記憶。如今,自行車這個傳統産業非但沒有過時,還開闢出新賽道,走向國際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出口自行車整車1099.9萬輛,其中電助力自行車是一大亮點。一些新興國産電助力自行車品牌紛紛建立海外銷售總部與研發中心。出海勢頭強勁,創新活力奔涌,成為我國“兩輪”産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生動寫照。

從外形看,電助力自行車與傳統自行車結構相似,但其內部加入了以感測器為核心的動力系統,還配備電機與鋰電池,在保留騎行樂趣的同時,比普通自行車省力,相較于傳統電動車也更輕便。在一些山林多或坡道多的地方,騎普通自行車會比較吃力,而電助力自行車較好地解決了這一痛點,讓更多人能享受綠色出行的樂趣。正因如此,儘管售價相對較高,海外消費者對電助力自行車的購買熱情依然高漲。就此來看,綠色低碳發展,為傳統産業提供了新機遇。搶佔機遇,開闢賽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贏得主動。

創新是引領發展和實現“彎道超車”的動力之源。我國自行車産量佔據全球市場份額七成以上,但一段時間內,變速器等核心部件“卡脖子”、品牌“多而不強”等問題困擾著自行車産業。在電動、智慧賽道上加快創新,成為不少自行車企業尋求“突圍”的發力點。有的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在力矩感測器研發上取得突破,成為國際上少數掌握該項技術的企業之一;有的側重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內置軟體學習騎行者的騎行習慣,自主調節電機系統輸出以及變速器變速,讓騎行更省力、續航里程更長。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正是傳統行業企業實現華麗轉身、向産業鏈中高端邁進的關鍵。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從服裝、傢具、家電等“老三樣”在全球産業變局中站穩腳跟、夯實優勢,到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憑藉新技術叫響全球,再到國産電助力自行車、取暖設備等受到國際市場青睞,一個個案例無不啟示我們:堅持在開放中發展,在競爭中成長,敢於到國際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搏擊風浪,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

市場瞬息萬變,但消費者對高品質産品和生活的追求從未改變。轉型升級不易,但經風歷雨之後的彩虹格外美麗。更多中國企業不懼風雨、劈波斬浪,錨定國際市場個性化需求,高揚創新風帆,必能以高品質供給更好惠及全球消費者。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