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美歐在巴以問題上的分歧會進一步加劇嗎

2024-05-24 09:49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布魯塞爾/華盛頓5月23日電 熱點問答|美歐在巴以問題上的分歧會進一步加劇嗎

新華社記者付一鳴 鄧仙來 王湘江

挪威、西班牙和愛爾蘭三個歐洲國家22日分別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美國方面表示支援“兩國方案”,但需通過巴以雙方直接談判實現,而非他國單方面承認。此外,美國還威脅要制裁申請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佈逮捕令的國際刑事法院。

自從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多個歐洲國家已就巴以問題發出不同於美國的聲音。挪威、愛爾蘭和西班牙的最新決定會引發更多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嗎?歐洲和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分歧會進一步加劇嗎?

是否會有更多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

挪威、西班牙和愛爾蘭在加沙地帶戰事一再延宕的情況下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可以説是在停火無望、人道主義危機愈演愈烈之下迫不得已打出的一張牌。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時説,這一決定“不針對以色列人”,旨在支援“和平、正義和道德的一致性”。

結合自己國家獨立的歷史,愛爾蘭總理哈裏斯當天説:“這個決定有著強有力的政治和象徵意義。”

挪威外交大臣艾德告訴媒體,挪威數十年來支援巴勒斯坦建國,明白承認巴勒斯坦國“是一張只能出一次的牌”。他説,以前以為只有在巴以和平進程結束時才會承認巴勒斯坦國。“現在,我們意識到,承認(巴勒斯坦國)應該成為動力,推動(和平)進程。”

西方媒體認為,在巴以問題上,挪威的表態格外有分量,因為在1993年巴以和平進程達成里程碑意義的《奧斯陸協議》時,挪威發揮了作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就是在該協議基礎上成立的。

歐盟研究人員沙達·伊斯蘭認為,未來幾週內,馬爾他和斯洛維尼亞等歐洲國家很可能會承認巴勒斯坦國。斯洛維尼亞內幕新聞網22日發表文章説,相比美國,歐洲距離中東等衝突地區更近,地區衝突對歐洲和平、穩定和經濟影響更大,例如難民涌入。這些因素導致歐洲和美國分歧日益擴大,也將推動歐洲在外交政策決策中更強調獨立性。

美歐産生分歧表現在哪些方面

對於歐洲三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決定,美國方面表示支援“兩國方案”,但需通過巴以雙方直接談判實現,而非他國單方面承認。與此同時,國際刑事法院一名檢察官近期申請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佈逮捕令,引發了美國的激烈反應。

除了內塔尼亞胡,國際刑事法院英國籍檢察官卡裏姆·汗還申請對以國防部長加蘭特,以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三名領導人發佈逮捕令,因為他們涉嫌“戰爭罪和反人類罪”。

國際刑事法院是西方主導的議題設置機構。自2002年設立以來,這是該法院罕見地針對西方支援的政府首腦採取行動,遭到美國強烈譴責。這件事本身就折射出美西方發生“內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日發表聲明説,美國“從根本上反對”國際刑事法院的相關決定。布林肯本人甚至回應一名共和黨參議員的提議,支援在美國國會展開兩黨合作通過制裁國際刑事法院的決議。

在歐洲,法國、比利時和斯洛維尼亞等國發表聲明支援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支援國際刑事法院的還包括一向堅定支援以色列的德國。

國際刑事法院是一個政府間組織,職能和管轄權定義過於寬泛模糊,存在被濫用或無限擴大的風險,因此存在很大爭議,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收到申請後,法院一個由三名法官組成的預審庭通常會在2個月內決定是否發佈逮捕令。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院長宋傑説,雖然不少歐洲國家對此持謹慎態度,但一旦國際刑事法院發佈逮捕令,內塔尼亞胡到歐洲訪問就將受到限制。例如,德國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締約方之一,一旦逮捕令發出就有執行義務。哥廷根大學國際刑法和國際法教授凱·阿莫斯接受德媒採訪時説:“唯一解決辦法就是不邀請內塔尼亞胡訪問,並建議他不要來德國。”

美歐分歧是否會加大

要想早日結束巴以衝突,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必須立即停火止戰,結束加沙史無前例的人道主義危機,儘快重返以“兩國方案”為基礎、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正確軌道。然而在如何承認巴勒斯坦國、如何看待以色列軍事行動等相關問題上僵持不休的情況下,美歐之間就巴以衝突的分歧也勢必會越來越大。

以法國為例,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歐洲國家雖然沒有法國,但法國外交部長塞茹爾內22日説,這對法國並非“禁忌”話題,只是時機未到而已。本月10日,第十次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認定巴勒斯坦國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應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在這次表決中,法國投了贊成票,美國投了反對票,英國棄權。

《紐約時報》認為,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大影響力的大國,美英法三國在是否承認巴勒斯坦國問題上立場不同。這進一步表明,美國和歐洲在巴以問題上的分歧正在擴大。

不少歐洲人士也對美國的做法感到失望。瑞典在2014年就承認了巴勒斯坦國。時任瑞典外交大臣瑪戈特·瓦爾斯特倫22日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説,對多國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持積極態度。

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教授赫爾沃耶·克拉希奇説,歐美在巴以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不同:為了維護自身在中東的利益,美國不遺餘力支援以色列;歐洲則力圖避免衝突蔓延並捲入其中。目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在加沙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歐洲希望停止戰爭、停止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但美國肯定還會繼續支援以色列,歐美在巴以問題上的分歧勢必會越來越嚴重。(參與記者:胡加齊、唐霽、邰思聰、和苗、周玥、李學軍、張玉亮、殷曉聖、孫曉玲、李驥志)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