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讀懂中國>

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成果將惠及全球

2024-05-20 13:49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段時間,美國一些政客、媒體彼此呼應,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産能過剩論”,指責中國新能源汽車産能遠超需求。事實上,當前汽車行業正處在轉型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投入超前于市場需求是行業的正常發展方式。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傳統燃油車的需求將被逐步替代,企業會相應改造原有工廠,向生産新能源汽車過渡,這是轉型期內的動態轉換過程。企業會根據經營計劃適當調整,逐步實現産能轉型。中國新能源汽車産能利用率,在市場佔比的轉換中,逐步實現調整,目前行業整體産能利用率處在70%以上,完全在合理區間。

部分外國媒體將近年中國出口量增長與産能過剩聯繫在一起,説成“傾銷”完全沒有依據。中國品牌汽車出口的良好表現,是因為中國産品品質提高了,技術升級了,企業經營服務能力提升了。之所以受到全球消費者的喜愛,是填補了部分國家和地區在供給上的階段性不足,完全是市場行為。各國消費者追求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中國新能源汽車能給他們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促進當地消費升級。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提供技術支撐和政策借鑒,為全球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進入21世紀,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2016年通過的《巴黎協定》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指引了方向,推動國際社會進一步關注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環境治理等領域。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明確提出“雙碳”發展目標,為大力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入綠色轉型提出了戰略指引,充分展現了大國擔當。

大力推進能源轉型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近年來,中國在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汽車是能源使用大戶,為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電動化已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共識。在過去20多年裏,中國汽車行業一直沿著節能低碳和電動化的路線發展。在燃油車減排方面,追趕上了歐盟最嚴苛的標準;在電動化轉型方面,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同一起跑線上起步,而今十幾年過去,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時,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汽車這個百年行業,向電動化轉型是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巨大規模市場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汽車行業加速向電動化轉型。在此期間,産業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企業技術創新持續取得重大突破,業已形成新能源汽車的産業鏈供應鏈。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逐步認可並接受,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優秀表現和比較優勢,受到了全球同行關注,2024北京國際車展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總結過去經驗,我國在技術創新、市場培育、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支援等四大工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技術創新方面,從“三縱三橫”的戰略佈局、到“十城千輛”的示範應用,再到如今全面進入市場化,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並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策源地;在市場培育方面,通過引導提升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與接受度,有力支撐了企業的創新熱情,加速了産品的迭代升級;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採取先行先試、適度超前的發展策略,一二線城市的充電焦慮基本得到緩解,低線城市及鄉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在引導轉型方面,戰略定力是指南,政策措施是保障。在十幾年的轉型過程中,《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一系列頂層設計政策適時提出,推動了汽車産業向電動化、綠色發展加快轉型,促進了企業産線投資改造,中國新能源汽車率先進入電動化時代。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調研時強調:“當前中國和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在持續增長,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間。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産業合作的産物,未來發展更加需要各方發揮優勢、深化分工協作。”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創新成果將會給全球汽車産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企業走出去也將帶動當地市場的繁榮,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為就業帶來福祉。中國將始終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我們非常願意將新能源汽車産業積累的經驗與國外同行分享,依託超大規模市場和全産業鏈比較優勢,共用發展機遇,助力全球汽車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付炳鋒)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