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從廊道經濟到飛地經濟 長三角共謀發展“一盤棋”

2024-05-14 13: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加快完善體制機制,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推動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

記者在長三角三省一市走訪發現,各地通過探索廊道經濟、飛地經濟、毗鄰區經濟等區域協調發展新形態,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在更大的範圍內共謀發展“一盤棋”。

廊道經濟:路通商通心相通

走進位於上海市松江區G60科創走廊的上海格思航太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工廠,一條潔凈的衛星生産線呈現在眼前。

“2021年,這裡還是一片空地。2023年底,長三角首個衛星智慧製造數字化‘燈塔工廠’落成,第一顆衛星下線。”上海格思航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金介紹。

根據相關計劃,到2025年,上海將具備年産50發商業火箭、600顆商業衛星的批量化製造能力。當前,上海正聯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共同打造衛星網際網路集群,加快集聚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衛星産業創新應用生態。

G60科創走廊,始建於2016年。依託G60高速公路和滬蘇湖高鐵等交通大動脈,G60科創走廊串聯起上海松江,江蘇蘇州,浙江嘉興、杭州、金華、湖州和安徽宣城、蕪湖、合肥等長三角九地,瞄準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夯實“智造經濟”主陣地,打造“創新廊道”新標桿。

交通廊道的互聯互通,蘊藏著滾滾商機。以滬蘇湖高鐵為例,這條全長163.8公里的交通動脈,連接上海、江蘇蘇州和浙江湖州三個重要城市。根據計劃,滬蘇湖高鐵今年7月中旬將啟動全線靜態驗收,8月底啟動全線聯調聯試。鐵路開通後,上海到湖州將從原來2個小時左右縮短到最快只需40分鐘。

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不僅是道路的暢通,還有體制機制的完善。作為長三角首支承接國家戰略任務、九地共同出資的跨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G60基金累計過會金額達5.42億元,投向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硬科技領域。

“G60基金通過跨區域聯動機制,推動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建設,加快形成九地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賈佔鋒表示。

除了G60科創走廊,上海市青浦區依託G50高速主幹廊道,與沿線城市緊密合作打造“長三角數字幹線”,杭州市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廊道經濟,在長三角愈發生機勃勃。

飛地經濟:“科創飛地”“産業飛地”不斷涌現

今年4月中旬,江蘇南通如皋高新區滬蘇科創産業園內,隨著霖鼎光學(上海)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超精密微納光學産業基地建成投産,一座專攻精密光學的現代化工廠“破土而出”。

200公里外,位於上海“大零號灣”的上海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內,由如皋建設的飛地孵化器裏,科研人員對奈米級精度製造裝備器件反覆測試,保障如皋的“追光之旅”。

跨越200公里,如皋的生産基地與上海的研發中心攜手並進,將一個投資20億元的高科技項目,從藍圖變成實景。

作為一個縣級市,如皋近年來加快高品質發展,面臨科創資源不足的現實。如何突破瓶頸?如皋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機遇,如皋主動承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的輻射效應,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合作建設多個“科創飛地”,探索一條“高校研發、飛地孵化、如皋轉化”的“科創飛地”建設模式。

“建在校門口的‘飛地’能將前沿科技迅速落地,通過工程樣機開發、小批量交付,讓科技成果得到快速驗證。”霖鼎光學創始人任明俊説。

陸續出現的“科創飛地”,是長三角“飛地經濟”的升級版。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表示,長三角的飛地最早起源於計劃經濟時代,主要指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如江蘇鹽城的上海農場,等等。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新型的“科創飛地”不斷涌現,為三五線城市的産業孵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提供了重要抓手。

湖州南潯(松江)人才科創中心、安徽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在上海,由長三角區域其他城市設立的“科創飛地”已達到數十家。與此同時,上海的一些開發區也積極走出去,在長三角其他地區設立合作園區,形成“産業飛地”。

這些新型飛地,推動了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的跨區域流動,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索了新的路徑和模式。

毗鄰區經濟:省域發展“末梢”變合作前沿

在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汊河鎮,有一條長500多米、雙向六車道的汊河大橋。每天清晨,大橋上來往車輛絡繹不絕,顯示出不同於一般小鎮的熱鬧。

汊河鎮與江蘇省南京市僅一河之隔,鎮上居民駕車去南京市區約30公里,與去趟來安縣城的時間相近。

2019年底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作為省際毗鄰區域“試驗田”之一,來安縣與南京市江北新區合作共建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一盤棋”促進産業協同、交通互聯、設施互通、服務共用、人才互認。

“我們公司280名員工,約一半住在南京、上班在汊河,每天往返兩地之間。”安徽盛世高科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智説。這家軌道裝備企業由南京浦鎮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目前年産值2.5億元。

軌道交通産業是南京的優勢産業,近年大量的零配件企業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轉移至與南京一河之隔的滁州市汊河鎮。在許智看來,南京為汊河提供訂單,汊河為南京提供了經濟又穩定的供應鏈。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像頂山-汊河這樣的案例,在三省一市越來越多。

橫跨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23年7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上,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跨省域高新區正式揭牌成立,重點發展數字産業、智慧製造、綠色新材料等新興産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等特色産業。

“傳統發展路徑下,各地都有自己的高新區、經開區,彼此之間招商競爭十分激烈。成立跨省域高新區,就是從兩省一市的實際利益出發,爭取發展的最大公約數。”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營商和産業發展部部長朱正偉説。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長三角綜合協調處處長董楠表示,省際毗鄰區從省域發展“末梢”到省際合作前沿,是三省一市合力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的務實舉措,將推動跨省域産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加快融合。(記者 何欣榮 張紫赟 龔雯)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