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崔洪建:相向而行,彰顯中歐關係獨特價值

2024-05-13 09:27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主席對歐洲三國的成功訪問,既是在深刻歷史背景下深化與三國關係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在關鍵時代節點上為引領中歐關係回歸正軌提供的強大推動力。只要能守住合作初心、明確共贏方向並增進共同利益,中歐就能在變局中站穩腳跟、相向而行,實現更高、更廣和更深的發展,進而在時代變局中彰顯出獨特價值。

能夠在洞察歷史經緯的基礎上加強戰略溝通,建立起結伴合作而不分裂對抗的戰略共識,體現出中歐關係應有的戰略互信高度。從中法60年間相向而行的大道初心,到中塞之間守望相助的鐵桿情誼、中匈之間平等相待的歷史傳承,中歐關係能夠向戰略互信高度提升,源於中歐之間對於世界多極化發展和堅持多邊主義的清晰共識,源於雙方對單極獨霸秩序和分裂對抗格局的共同反對。面對變局亂局,中歐關係需要積累起更多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戰略底蘊,也需要提煉出更多扛得住時代磨練的戰略內涵。

在增進務實合作的共識中擴大共同利益,幫助經貿關係回到務實合作正軌而不走“脫鉤斷鏈去風險”的歪路,反映出中歐關係應有的經貿互利廣度。中法不僅要升級民用核能、航空領域的傳統合作,還要在新能源、農食産業、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等新領域合作中開疆拓土;中塞、中匈則要在現有基礎設施、製造業和能源合作基礎上向綠色、數字和金融領域提升。這些都體現出中歐經貿合作的內生動力和強大韌性。只要堅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的市場原則和利國利民、惠及世界的政策初心,在將經貿關係政治化、安全化和意識形態化的逆流中砥礪前行,中歐經貿合作就能不斷突破瓶頸,擁抱無限可能性。

在實現雙向奔赴的願景下推動人文交流,建立起理性、全面的相互認知和健康積極的民意基礎,彰顯了中歐關係應有的文化內涵和文明深度。中法之間遍及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體育和旅遊的互學互鑒和文明交融,中塞、中匈之間跨越時空、深入人心的彼此接納和相互親近,是中歐關係擁有深厚人文底蘊和強大民意基礎的突出例證。中歐都具有強烈的文化自尊心和文明自豪感,只有站在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的高度去認識和把握中歐關係,才能不斷超越各種製造孤立、分歧和對立的陷阱,才能不斷抵禦住各種試圖通過突破文明底線去換取現實利益的誘惑,共同成為創造更美好世界的建設性和推動性力量。

歐洲將在今年迎來外部矛盾持續、內部政治變化的重大考驗,能否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秩序觀和發展觀並付諸合理、務實、有效的內外政策,將決定歐洲以何種姿態和心態來迎接內外變局。在認識到世界多極化發展方向的前提下,歐洲需要逐漸摒棄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觀、“歐美聯手主宰世界”的秩序觀和保護主義當頭的發展觀,需要在新時代重新認識、甄別並尋找其可信可靠的夥伴。

習主席的成功訪歐正將中歐關係帶入一個體現獨特價值的新階段:只要相向而行,中歐關係就不僅可以幫助歐洲在跨大西洋之外找到更值得信賴的戰略互信夥伴,更加理性務實地推進停火止戰、重建歐洲和平;還可以幫助歐洲在單一市場之外實現經濟利益的穩步提升,更加公平可持續地實現能源轉型和産業升級;更可以幫助歐洲在西方經驗之外去探求人類文明的方向,更加全面深刻地去把握自身發展的方向。(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