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中日韓峰會將是南韓外交“糾偏”試金石

2024-05-11 08:45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5月10日宣佈,南韓外長趙兌烈將於5月13日至14日訪華。韓聯社透露,中韓雙方除了將就兩國關係發展方向、供應鏈合作、朝核和朝鮮問題等事宜交換意見外,還將就中日韓三方峰會的具體日程和議題等進行溝通協調。南韓外交部官員此前稱,中日韓三國擬於5月26日至27日在首爾舉行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目前三方正在加緊協調準備。南韓方面對此態度積極,南韓一些輿論認為,這是南韓政府致力於調整對外政策,開始“找平衡”的表現。

南韓本屆政府上臺以來,以“價值觀外交”為旗號,在對外政策上拉緊韓美同盟、改善韓日關係,倚靠美日展示對朝鮮的強硬姿態。在對華關係上,本屆政府表現出短視化的一面,向一些地區“小圈子”靠攏,追隨美日介入台灣和南海問題。結果正如南韓媒體所指出的,雖然南韓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進行了“無條件聯合的外交”,但得到的待遇實際並不理想,南韓國內對此一直存在反思聲音。隨著中國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往來溝通的恢復,要求南韓政府平衡外交的呼聲越來越高。

值得肯定的是,自從去年擔任中日韓合作輪值主席國以來,韓方對於重啟中日韓高層對話表現出積極意願。去年11月26日,中日韓外長會時隔4年多在南韓釜山舉行,三方重申了合作共識,並且同意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創造條件,做好籌備工作。這次會議為推動三國合作重回正軌邁出了關鍵一步。此後,三方一直在協調領導人會議的時機,進入新一年後韓方也繼續承擔起主席國的重任,同中日兩國保持著溝通。

今年是中日韓合作啟動25週年,是值得紀念的重要年份。1999年,中日韓合作在亞洲金融危機寒流中開啟,此後三國合作在波折中不斷前行,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已經形成以領導人會議為核心、21個部長級會議為主體、70多個對話機制為支撐的全方位合作體系,涵蓋經貿、物流、文體、教育、環境、科技、衛生等近30個領域。中日韓合作已經成為東北亞地區機制化程度最高、覆蓋領域最廣、內涵最豐富的多邊合作架構。

令人遺憾的是,自從2019年12月在中國成都召開了第八次會議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已中斷4年半。其間三國合作舉步維艱,正是東北亞地區錯綜複雜的國家關係和地緣矛盾的真實寫照。去年以來,隨著俄烏衝突延宕,美國加快推動遏華佈局,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東北亞地區陣營對抗苗頭初顯。中日韓高層對話的重啟,不僅能為三國合作注入久違的政治動能,也將有助於打破一些國家的陣營對抗迷思,拂去東北亞上空籠罩的“新冷戰”陰雲。

這次峰會也為南韓政府提供了一次外交“糾偏”的難得機會,畢竟同中方的雙邊互動是這次峰會的一大看點。韓方想要借此次三國峰會推動中韓關係走出低谷,還需展現更多的誠意和實際行動,為雙邊對話創造更加有利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氛圍,才能確保這次峰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不可否認,在政治保守化和美國竭力誘拉的背景下,南韓政界部分人士對華戒心和競爭意識在上升,追隨美日的“中國威脅論”、附和“倚美制華”思維,給南韓理性全面地看待中國、處理中韓關係造成了困擾。但另一方面,中韓畢竟是搬不走的近鄰,這個客觀事實永遠不會變。經過建交30多年的發展,中韓已成為利益高度融合、産供鏈高度互嵌的合作夥伴,加強各層級對話溝通,維護雙方合作大局,是雙方共同需求所在。從根本上而言,要想穩定併發展中韓關係,還需要雙方始終錨定友好合作的大方向,這對雙方來説是必須做好的必答題,而非選答題。

在去年的中日韓外長會上,王毅外長曾用三個關鍵詞為中日韓合作指明瞭方向:一是要當好東亞合作的“領頭羊”,以三國合作帶動東亞合作,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抵制將區域合作陣營化;二是要當好維護地區和平安全的“穩定器”,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爭端;三是要當好解決熱點問題的“減壓閥”,重點是要給朝鮮半島局勢降溫,為重啟對話創造條件並採取有意義行動。期待韓方作為主席國能秉持這一原則,為推動會議成功作出積極努力。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