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美國正在從網際網路的先行者蛻變為危害者

2024-04-29 13:25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網際網路30週年。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53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7.5%,網際網路已經廣泛深入影響我國人民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美國作為網際網路的誕生地,毫無疑問在網際網路技術與應用上具有先發優勢,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網際網路的發展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但如今讓人們感受日益強烈的卻是,美國正利用其技術優勢和先發優勢在網路空間肆意妄為,極力維護其全球網路霸權,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全球網路空間安全與發展的最大危害。近期中國網路安全産業聯盟(CCIA)發佈的《美國對全球網路空間安全與發展的威脅和破壞》報告正驗證了這一事實。

一、利用網際網路危害他國政權

美國網路平臺發達,社交媒體全球覆蓋面廣、用戶規模巨大,具有很強的網路資訊生産能力和傳播能力,能夠對目標國家政權和施政行為實施網路輿論攻擊,比如通過操縱資訊、傳播虛假消息和惡意攻擊來破壞目標國家的形象和聲譽,通過發佈、轉發、評論等方式傳播有害資訊,影響公眾情緒,誤導公眾輿論,進而引發目標國家社會動蕩和政治危機,甚至顛覆目標國家政權。美國掌握了網際網路關鍵基礎資源,能夠採取技術手段策劃實施“顏色革命”,直接導致一些目標國政權更替或者社會動蕩。例如,美國曾對利比亞、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的網際網路採取斷網或者干擾和封鎖行動,癱瘓這些國家的網路,危及其社會穩定和經濟安全、政權安全,以達到美國政治、軍事或經濟目的。

二、利用網際網路實施監控與竊密

美國是全球軟體産業和網際網路行業的領導者,掌握了許多核心技術和標準,在通信設備與應用終端領域具有全球性優勢,對全球軟體和網際網路市場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通信海纜作為全球資訊互聯互通的關鍵基礎設施,在國際通信中佔據主導地位,承載著全球超95%跨國數據傳輸。美國是全球海纜的匯聚中心,而且由於IPv4根域名伺服器主要在美國,加上微軟、思科、亞馬遜、谷歌等美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地位,造就了美國全球海底光纜中心的地位。美國基於這些優勢構築了“通過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收集情報”,“通過電話監聽手段收集情報”,以及“通過在移動終端産業的軟硬體産品中進行‘埋雷’”,對世界各國實施無差別網路監控和竊密。過去幾十年,美國竊取了包括其盟國在內的各國大量敏感資訊、國家機密,德國、法國、南韓、日本等國家的政府、企業的網路和手機系統遭到美國的網路滲透和竊密活動,被獲取了大量的敏感資訊。

三、利用網際網路對他國實施大規模網路入侵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長期以來一直在秘密培育高級駭客組織,這些駭客組織分佈在政府機構、大學、研究機構、民間機構等,比如索倫之眼組織、隸屬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的APT-C-39、隸屬於NSA的APT-C-40等,他們被賦予了高水準的技術能力和大量的資源支援,以便為美國政府所用,在需要時可對他國實施大規模、持續性APT攻擊行動。在美國政府的刻意培育下,美國APT組織的網路武器攻擊已完全實現了工程化、自動化,造成全球網路犯罪的加劇和網路攻擊的頻繁發生,給全球網路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

四、利用網際網路挑起網路武器軍備競賽

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網路漏洞庫與武器庫,嚴重危及全球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美國一直將漏洞管理作為國家網路安全戰略的關鍵手段,持續投入力量建立網路漏洞收集、發佈等機制,並通過公私合作開展漏洞庫建設,完成了美國漏洞資源持續收集和儲備的基礎佈局。在上述漏洞資源積累的基礎上,美國開發、儲備先進網路武器,使得美國政府擁有了一系列全球領先的網路攻擊工具和技術,可以用來對他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發動網路攻擊和竊密活動。這些網路武器還可能被濫用,或者被洩露給其他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從而引發網路攻擊和衝突。

2018年美國《國家網路戰略》中正式提出“前出狩獵”行動(Hunt forward operations)作戰方針,美軍網路司令部通過向海外派遣網路空間作戰部隊,採取在網路空間主動追捕形式,發現、識別並攻擊對手。“前出狩獵”行動由美國軍事部門指揮實施,採取軍事化網路攻擊手段和軍事化作戰部署模式,凸顯了美軍網路行動的組織性、攻擊性、威懾性和破壞性,嚴重加劇國際網路空間緊張局勢,激起網路空間軍備競賽,導致全球網路空間軍事化風險明顯上升。

五、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出口管制清單擾亂全球産業鏈供應鏈

構建以國際分工體系為基礎的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共識和成果。但這個共識和成果的形成一直被美國所主導,尤其關鍵先進技術的全球轉移一直為美國所控制。二戰後,美國與歐洲國家共同實施出口技術管制,建立“巴黎統籌委員會”,蘇聯及東歐巨變後,“巴黎統籌委員會”解體,美國又主導推動成立瓦森納協議。無論是巴統,還是瓦森納協議,都是根據全球技術發展趨勢對先進的、可軍民兩用的商品、軟體和技術等實施出口“清單”管制。這份管制清單等於劃定了一個美國構築的“小院高墻”。近年來,美國出於維護其全球技術霸權的目的,濫用政治手段干擾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正常運轉,炮製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與“未經核實清單”,大搞“晶片聯盟”等一些限制競爭措施,不斷將目標國家的企業、科研機構等實體納入制裁範圍,限制技術産品全球進口權與市場競爭權。這种經濟活動政治化的錯誤行徑嚴重破壞國際分工體系,嚴重危及全球經濟秩序,應當受到國際社會的批判與唾棄。

六、利用政治權謀破壞網路空間規則與秩序

近年來,美國政府大肆宣揚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但對於“規則是什麼、規則有哪些”從不言明,而是採取“有利則取、無利則棄”的權謀策略,毫無政治信任可言。美國政客曾經極力宣揚“網際網路自由”、“技術中立”等原則,如今也是棄若敝履。尤其在網路空間領域更是如此,比如,濫用國家安全理由限制華為産品進入美國市場,甚至要求盟友強制剝離華為通信産品;再比如,美國極力限制TikTok産品在美發展,最近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涉TikTok相關法案,強制要求字節跳動公司剝離對TikTok的控制權,否則就予以封禁。這種赤裸裸的強盜邏輯嚴重破壞網路空間發展規則與秩序,必將遭到國際正義力量的嚴厲批評。

綜上可見,美國為維護網路霸權無所不用其極,已成為全球網路空間安全與發展的國際公害。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提高警惕、堅守正義、攜手合作,共同應對美國實施的網路攻擊和威脅,共同維護全球網路空間的和平穩定,共同保障世界人民在網路空間的發展、安全和利益。(作者徐運紅是北京郵電大學網際網路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