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美軍撤出尼日,無奈又必然

2024-04-22 14:47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日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與尼日過渡政府總理澤內會晤,美方同意了尼方要求美軍撤離的訴求。

長期以來,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尼日一直是美國和法國打擊西非“聖戰”分子的一個關鍵戰略支點。2015年10月,美國和尼日簽署軍事合作協議,美國可利用尼境內的軍事設施“為反恐提供支援”。目前美國在尼日有兩處軍事基地,共駐紮約1100名士兵。其中“201空軍無人機基地”位於尼日中部城市阿加德茲附近,建設耗資超過1億美元。如今,美國在西非地區如此重要的“反恐”軍事基地説撤就撤了?

其實,美國此次選擇撤軍完全是無奈之舉。近年來,非洲中西部地區軍事政變頻發,從馬利(2020年8月和2021年5月)和布吉納法索(2022年1月和9月)兩國各自在不到一年內的兩次軍事政變,到幾內亞(2021年9月)軍事政變,幾內亞比索(2022年2月)未遂軍事政變,再到2023年7月尼日發生軍事政變。這其中既有新冠疫情、各種危機複合造成民生困境和恐怖活動的加劇,以及政變軍人對前政權的不滿等因素,也是對法國美國等外部勢力在該地區的存在及“反恐”不力等情緒疊加的結果。而且軍事政變後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上臺後的軍人執政集團要求法國美國從當地撤軍。

法國是在2013年年初以“反恐”之名開始在馬利及薩赫勒地區派駐軍隊的。2014年8月,法國擴大在薩赫勒地區的反恐行動,派遣數千名士兵進入該地區開展代號“新月形沙丘”的反恐軍事行動。美國也在次年10月以配合法國“反恐”之名派軍進入了尼日。當然,法美兩國駐軍尼日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反恐”,還包括對衝俄羅斯以及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以及覬覦和控制尼日豐富的鈾礦資源。

然而,法美駐軍10年“反恐”,其結果卻是越反越窮、越反越亂、越反越恐。法美非但沒有在經濟和軍事發展等方面與非洲國家及政府展開平等、有效合作,而且還以“太上皇”姿態經常干涉駐在國的內政外交,這使當地民眾根本看不到安全和發展的希望,也使非洲國家政府及民眾産生了不斷高漲的反法反美駐軍情緒,以及反對本國政府的“親法親美”政策。如尼日被推翻的前總統巴祖姆,就被尼反對派質疑其過於“親法”。因為當馬利和布吉納法索政變軍人上臺後要求法國駐軍卷鋪蓋走人時,是巴祖姆頂著壓力“力排眾議”同意那些從馬利和布吉納法索撤出的法國軍人部署到尼日的。因此,當巴祖姆政府被推翻時,有上千尼日示威民眾涌上街頭支援,並包圍和衝擊法國駐尼日大使館,喊出“法國離開”的口號。

如今,隨著法國從西非原法屬殖民地國家撤軍,美軍也被尼日過渡政府下了“逐客令”,俄羅斯有輿論認為這標誌著這些西非國家“從西方殖民者手中獲得了早該獲得的解放時刻”。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近年在出訪馬利等西非國家時,也表示國際社會要支援非洲國家的“反帝、反殖民主義”運動。

實際上,不僅是西非地區涌現驅逐美國等西方駐軍的獨立自主外交趨勢,非洲乃至“全球南方”國家在當今很多重大國際熱點問題及全球治理主張方面,都發出了自立自強、反對強權政治和外來干涉,以及支援和平外交、平等多元,推進包容性經濟全球化發展等旗幟鮮明的聲音。(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