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芬太尼之害,是美國在掩耳盜鈴

2024-04-18 09:08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日前宣稱,中國政府對用於製造芬太尼和其他合成藥物的材料出口提供退稅和補助,助長了美國的芬太尼氾濫。這種罔顧事實的指責,不過是近年來美方頻頻就芬太尼問題向中國施壓、轉移自身責任的又一個新動作。

眾所週知,美國是當前全世界毒品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吸毒人數約佔全球吸毒人口的12%,是其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的3倍。近年來,藥物濫用超過槍支暴力和車禍等,成為美國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芬太尼等阿片類藥物的濫用最為嚴重,美國人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美國緝毒署(DEA)公佈的數據顯示,芬太尼已成為導致18至45歲美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被稱為“美國有史以來面臨的最致命的毒品威脅”。

美國的芬太尼濫用危機是其經濟模式與政治制度相結合的必然産物。一方面,美國的制藥企業和醫藥寡頭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絲毫不顧及美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一再放任阿片類藥物“加量也加價”,最終造成芬太尼氾濫成災,流毒無窮。另一方面,美國的國會議員需要與醫藥行業的大資本力量合作,服務自己的選舉利益,他們從立法層面給過量用藥、錯誤用藥大開“綠燈”,既以此換取醫藥廠商投資本人選區,用增加就業迷惑當地選民,也以此換取自己卸任後“再就業”的工作機會;行政部門亦同此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首先考慮的不是食品藥品安全,而是稅收、關係、政客的個人利益。兩者相遇,一拍即合,它們攜起手來,共同發動知名學者、主流媒體將利益包裝上“科學”“人權”“自由”的外衣,由此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産業鏈”。

芬太尼濫用與同期上漲的自殺率、槍支暴力事件一樣,只是美國民主制度結構性張力的最真實寫照,醫藥複合體、軍工複合體、能源複合體種種利益集團無不如此。

然而,芬太尼的氾濫一方面奪走了美國的精氣神,另一方面卻也激發了美國民眾的另類覺醒。面對國內一些質疑聲,美國政客開始擔心社會動蕩危及自身統治,也擔心民眾會進一步將其個人視作失責。他們開始極力將國內的芬太尼危機歸因于外部因素。結合美國對中國發起的戰略競爭,中國便成了首當其衝的替罪羊。

於是,在這種思路下,中國企業正常的出口退稅便被污為對美國藥品市場別有用心,所謂對美國的“化學前體”出口便被污為芬太尼濫用之源。殊不知,以此邏輯推之,美國每年車禍無數,美國那些給汽車提供石油的能源大亨是否當被制裁?美國每年發生大量槍擊案,那些給槍械提供原材料的鐵礦加工廠是否違反法律?芬太尼流行之禍,起于美國阿片藥品的管理制度、利益屬性、政商勾結,而非起源於將藥品拆解殆盡後得到的所謂“化學前體”。如此淺顯事實,那些坐擁名牌大學學位、自幼接受邏輯訓練的國會議員卻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如何對得起因芬太尼氾濫而家毀人亡的美國民眾?

正確的道路總是更難的那一條。很遺憾,美國政府沒有戰勝自己,它不去整頓本國市場,不去推動資源分配,不去懲罰惡政惡商,不去改革政經制度,而是可恥地選擇了輕鬆但錯誤的路,那就是以高度富有“想像力”的方式諉過於人。受其蒙蔽,也許有人在一段時間內會對中國産生誤解,甚至心生怨懟,但事情終有水落石出之日。對於中國而言,不過是“我心光明,夫復何言”;對美國而言,美式“聰明”可以騙一些人于一時,卻不可能騙所有人于永遠——騙來騙去,終會騙了自己。如此下去,美國可能暫時會在國內製造對中國的抹黑,卻一步步錯過自己走正道的最後時機。(作者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學者,美國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