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第三隻眼看中國>

中德發出了互利合作穩定世界的強音

2024-04-17 11:02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4月16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雙方不僅對當前中德關係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在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習主席在會見中指出,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鞏固和發展中德關係的意義超越雙邊關係範疇,對亞歐大陸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兩國要從長遠和戰略角度看待和發展雙邊關係,攜手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兩國領導人的這次會見,在雙邊和世界範圍內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的關鍵節點上,兩國有力地增進了戰略互信,進一步穩固和發展雙邊關係;在地區衝突及熱點問題仍在升級、全球復蘇形勢不確定,而貿易保護主義逆風更強的背景下,兩國領導人的這次會見給世界帶來了難得的穩定信心。春日裏兩國領導人在釣魚臺國賓館散步交談的畫面,很快被世界各國媒體報道並且積極評價。連一些開始並不看好朔爾茨訪問的美歐媒體也相應地轉變了語調,肯定中德領導人在會見中傳遞出的繼續加強合作信號。

作為中德之間一次有戰略意義的互動,兩國領導人的對話與溝通在四個層面上為中德關係以及更廣泛的中歐關係厘清了方向。首先,兩國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雙方關係穩定的保障、開創未來的機遇。其次,雙方應該發揚互利共贏的鮮明特色,彼此成就。第三,雙方要警惕保護主義抬頭,堅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産能問題,多探討合作。第四,兩國在世界多極化問題上有不少共通之處。多極化本質上應該是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的國家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

上述這些內容,在兩國社會層面上也是有著廣泛共同認知和接受度的。我們注意到,朔爾茨訪華行程在德國國內以及歐洲的輿論中呈現低開高走態勢。歐洲一些輿論一度將德國總理這次訪華説成是對歐洲所謂“去風險化”的“背叛”,但是隨著三天訪問行程的展開,德國代表團以及歐洲輿論看到並更多了解到了真實全面的中國,也對雙方互利共贏的本質有了更深認識。朔爾茨關於“德國市場歡迎中國汽車”等言論在中國國內同樣受到歡迎,其背後的道理是一樣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好的“保護”是保持競爭力而非增加貿易壁壘已經是共識。這對其他國家,相信也會帶來啟發。

中德此次互動對世界具有引領性意義的地方還在於,它凸顯了在面對全球發展與轉型關鍵時刻以及雙方關係處於機遇與挑戰並存狀態時,如何通過高品質的溝通去促進彼此了解與改善認知。一些人預設了中德在敏感問題上不能談、談不攏這一前提,但實際上中德以往高品質溝通的經驗讓雙方能夠開展建設性對話。而中德作為兩個大國,能夠在這些方面有共同認識,將超越雙邊關係的範疇,對整個世界具有風向標意義,對於全球貿易、産供鏈的維護與穩定也將産生現實影響。

在朔爾茨訪華行程的最後,雙方還一致同意落實好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成果,繼續深化經貿、投資、科技等領域合作,兩國總理共同見證簽署自動網聯駕駛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這無疑從務實層面反映了兩國面對差異尋求共識、通過合作駕馭競爭的可行性。而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新形勢,相信中德關係有能力面對現實、有勇氣面對未來,一定能夠行穩致遠。正如習主席所説的,世界越是動蕩,雙方越要提升兩國關係的韌性和活力,堅持中德關係的合作主基調和發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戰略夥伴這一定位。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