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讀懂中國>

為全球創新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2024-03-21 09:06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是中國加入《專利合作條約》30週年。中國高度重視國際專利合作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財産權大國和世界創新版圖的重要一極。中國的創新動力、發展活力不斷提質飛躍,持續為全球創新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彰顯中國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的努力”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日前發佈數據顯示,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所佔比重達四成以上。中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全球60%的電腦技術專利、40%的人工智慧專利以及33%的半導體專利申請都來自中國。”在去年11月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為中國數字技術的創新成果點讚。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創新強勁,截至2023年底,有效發明專利增速前三的技術領域分別為資訊技術管理方法、電腦技術和基礎通信程式,分別同比增長59.4%、39.3%和30.8%。

去年10月,中國受邀擔任第七十五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主賓國,100多個發明項目在展會上亮相,受到各方廣泛關注。國際發明家協會聯合會主席拉斯特加表示,中國創新發明在品質和數量方面的快速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中國在專利申請數量方面全球領先,這與中國政府對創新的鼓勵和支援以及全社會尊重科學、重視創新的努力分不開。

阿爾巴尼亞全球化研究院執行院長馬爾塞拉·穆薩貝盧認為,中國智慧財産權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為嚴格智慧財産權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中國許多産業的創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表明中國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促進這些領域的投資,推動了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隨著中國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加大,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彰顯中國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的努力。”阿拉伯安全科學研究院駐科威特代表阿卜杜拉·加裏布表示,中國重視研發投入,在全球智慧財産權和創新領域的重要地位將繼續鞏固。

“強調以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

智慧財産權保護是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以專利技術為支撐,不斷提升智慧財産權品質效益,加速釋放創新活力。其中,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産業快速發展,為世界綠色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為中國提升創新能力提供了支援。”德國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貝倫·加裏霍表示,中國在生物科技、生物制藥等領域的創新成果豐碩,對集團在中國開展業務、增加投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此前發佈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第十二位,其中6個指標排名世界第一。

“在中國,一批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新興産業快速崛起。”日本《每日新聞》今年初報道説,隨著“脫碳”成為應對全球變暖的世界性課題,“中國製造”在關鍵可再生能源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教授哈桑·拉傑卜表示,中國通過智慧財産權保護,為太陽能、電動汽車、數字經濟等創新領域提供強有力支援。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創新和發展,有利於全球節能減排、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為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埃及等發展中國家學習借鑒。

從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復興號”智慧動車組,到標誌著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的“華龍一號”,再到國産大飛機C919、國産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中國在智慧財産權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已成為中國高品質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鮮明標識。

“中國強調以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創新創造在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蔚然成風,中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巴西伯南布哥聯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雷南·奧蘭達表示,2022年中國專利申請量接近全球總數的一半,中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無疑為新技術的涌現提供了動力。

“促進科學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共同進步”

近年來,中國持續完善智慧財産權國際合作機制,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建立了智慧財産權合作關係;去年,中國申請人提交的《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海牙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穩居世界前列;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生效已3年,正推動協定第二批350個中歐地理標誌産品清單儘早落地生效……中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為擴大中外互利合作帶來新機遇。

阿卜杜拉表示,中國保護智慧財産權、促進科技創新,為新興産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也為中東與中國開展相關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機遇。阿中擴大智慧財産權國際合作、加強技術交流,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經貿合作。

波蘭前副總理雅努什·皮耶霍欽斯基表示,中國推動高品質發展,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發展世界領先,波蘭正佈局新能源領域發展,兩國未來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産權法庭2019年1月1日揭牌運作,5年多來受理涉外國當事人案件約佔法庭全部案件的1/10,形成了一批標桿性裁判並在國內外産生重要影響。中國不斷擴大智慧財産權領域對外開放,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國外申請人在華開展商業活動和智慧財産權佈局意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和超大規模市場機遇。

丹麥樂高集團連續6年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發佈了24款新品。樂高集團高級副總裁黃國強表示:“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更加注重智慧財産權保護,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繼續投資中國的信心。”

法國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尹正表示,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推進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為中外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僅為外資企業創新提供保障、使中國成為理想的投資目的地,也將促進跨企業、跨行業以及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促進科學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共同進步。”穆薩貝盧表示,中國與其他國家加強智慧財産權合作,將推動全球智慧財産權治理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讓創新更多惠及各國人民。

(本報北京、羅馬、迪拜、開羅、華沙、裏約熱內盧3月20日電  記者龔鳴、謝亞宏、張志文、黃培昭、禹麗敏、陳一鳴)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1日 03 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