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上的“偵探”
新華社記者王怡靜
鐵路軌道上裸露在外的供電設備經常經受風吹日曬雨淋、雪打風霜的考驗,很容易出現大小問題,怎麼能夠提前進行干預,從而避免行車時出現故障呢?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侯馬北供電段侯北供電檢測車間工長趙玉寶給記者解答了這個疑惑。
趙玉寶所在的供電檢測車間就是利用鐵路供電安全檢測監測系統(6C系統)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接觸網設備運作狀態,分析搜尋設備缺陷。
趙玉寶所在的工區承擔著大西高鐵、侯月線、南同蒲線等5條線路、2095公里的圖像採集和數據分析任務。2024年春運期間,為了確保鐵路供電安全萬無一失,採集分析週期也由平時的7天壓縮至3天。
趙玉寶在分析照片搜尋問題。新華社發(申鵬飛攝)
除夕當天,趙玉寶踏上從太原南開往永濟北的列車,進入司機室後,他利落地打開設備包,將設備架在最前方。一切準備就緒,列車剛好發車,趙玉寶站在司機身後,目不轉睛地盯著鐵路軌道兩旁的供電設備,以檢查較為明顯的安全隱患。不一會兒,趙玉寶就發現了異常:“那兒有個已經快搭建完成的鳥窩,需要馬上記錄下來。”
近3個小時的時間,趙玉寶不停地通過調整重心切換支撐點來緩解腳的不適感。“一直站著,時間長了腳有點酸。但也不能坐,坐下就有點看不清楚了,問題越早發現越好。”趙玉寶説。
全程用設備採集的數據會生成17萬張左右的高清圖片,接下來,趙玉寶所做的工作,就是“找不同”。“從17萬張圖片裏找不同,我已經練出了‘火眼金睛’。”他打趣説道。
趙玉寶在添乘過程中用平板設備觀察問題。新華社記者王怡靜 攝
一根細細小小的樹枝,在照片上看上去不超過1釐米,趙玉寶也能一眼看到,精準圈出,上報問題。趙玉寶告訴記者:“樹枝雖小,但幾天后一旦鳥類在這裡築巢,就會造成設備安全隱患,我們需要精益求精。我有時看得投入了,幾小時都不帶動的,一看時間,三四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找不同有多難?將兩張圖進行對比,如果不同之處較為細微,很多人可能都無法發現。對於鐵路行車過程中的供電設備來説,這些細微的不同之處卻很致命,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發生短路甚至更嚴重的問題。找出一根小小的樹枝,或兩根線的稍微接觸(互磨),或一根線的弧度有一絲變化、有一點小缺口,都需要觀察者極高的敏感度和極強的耐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枯燥的工作。分析數據時需要一整天都坐在電腦前,收集數據時,整個行程中又需要全程站在司機室,緊盯著沿途的接觸網設備,一刻都不能鬆懈,也不能與人交流。
“工作時是有點孤獨,但我們這兒仔細了,下面的工作就好做了,設備也更加安全。”趙玉寶這樣説。
作為工長,在一天的分析結束後,趙玉寶還需要將整個車間的分析做成一份整體報告。因此,他經常是整棟樓最晚下班的人。車間書記楊帆勝告訴記者:“我們都知道,燈亮著的話肯定就是玉寶在。”
在鐵路工作13年,趙玉寶深刻地感受到了鐵路之變。“我對科技改變生活的領悟最深。6C系統減輕了我們的很多壓力,以前我們都是人工巡查,需要親自到現場去檢修,又慢又危險,現在可以通過觀察、分析來進行檢查,已經很便利了。現在動車、高鐵越來越多,供電對鐵路更加重要了,我們的責任也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