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江西腦癱少年求學路:“家人愛”與“同學情”就是我的雙腿

2024-02-05 10: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龍南2月5日電 (熊錦陽 李林烜)在江西省龍南市第三中學門口,每天上學時都會出現一對特殊的母子,一名男孩被母親緊緊攙扶,在一搖一晃中走進校門.......這個男孩叫李景康,是一位特殊的初三學生,由於早産和先天性疾病(腦癱),他自幼就無法獨立行走,被認定為肢體一級殘疾。然而,命運的捉弄並沒有擊垮他,他以樂觀的心態和堅韌的毅力,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李景康和母親郭冬萍。李林烜 攝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他的病狀,當時我完全接受不了,整天以淚洗面。”李景康的母親郭冬萍在談起孩子小時候的狀況時,不禁紅了眼睛。“過去我連‘腦癱’兩個字都沒有聽過,沒想到卻發生在我孩子身上。”

從痛苦到迷茫再到接受現實,郭冬萍和丈夫始終沒有放棄,堅持帶李景康到康復中心治療。在家人的不懈努力下,李景康終於能夠站立。“看到孩子站起來的一瞬間,我心中的痛苦和酸楚都化為了欣慰。”郭冬萍説。

2014年,8歲的李景康到了上學的年齡,郭冬萍堅定地將他送進了學校。“知識對於孩子太重要了,我希望通過學習更多知識,開闊他的世界,給他的未來帶來希望和陽光。”

腦癱孩子上學面臨著諸多困難,生活上的不便、同學們眼光的異樣都是擺在母子倆面前的問題。“作為孩子的母親,如果我都無法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孩子又怎能堅強起來?”郭冬萍目光堅定地告訴記者,“好在入學時一切順利,而且小學孩子們年紀也較小,不會有太多想法,一下就和李景康玩在了一起。學校的老師也會對他多多關注,讓我放心不少。”

儘管先天有所欠缺,但李景康卻從未放棄,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態度。上了初中的李景康就讀于寄宿制學校,卻是班上唯一的走讀生。每天早晨7點,母親郭冬萍將他送入班級後,他便開始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學習和生活。在這段時間裏,接水、打飯、上衛生間等日常瑣事對他來説都是一項挑戰。“我需要依靠墻壁、扶梯等支撐物才能勉力行走,這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也正是如此,到達目的地後也更有成就感。”李景康打趣道。

“雖然他外表看起來比較內向,但是跟他接觸久了就會發現他是一個樂觀、開朗、堅強的人。”李景康的同學徐煥説,李景康的性格十分開朗,和許多同學成了好朋友,大家不但不會歧視他,還會主動幫助他,學習他身上積極的生活態度。

體育課時,同學們扶李景康(右二)到操場上曬太陽。 李林烜 攝

初三後,李景康來到了一個新的班級。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同學,他一度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李景康剛到我們班上時,學校就和我説過他的情況,我們老師也會經常關注他,幫助他快速適應新環境。”班主任徐敏説,李景康是一個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孩子,他會主動要求坐到講桌旁,避免影響其他同學進出。

“今天吃的是紅燒豆腐和芋頭,晚上的菜是排骨和小白菜。”每到飯點,班上總有同學幫李景康打好飯菜並送到他的桌上。

“其實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是哪位同學幫我打的飯,真的很感謝我的同學們。”李景康説,同班同學主動組成了接力團,包攬了他在學校裏打飯、接水、去衛生間等一切瑣事,班長還特意制定了打飯輪流表,讓他每天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如今,越來越多的同學自發成為李景康的“腿”,相伴他學習生活中的每一步。

“在家中,父母的關愛讓我勇敢面對生活;在學校,老師同學們的照顧讓我感受到無微不至的溫暖。‘家人愛’與‘同學情’就是我的雙腿,將支援著我走得更遠,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李景康心懷感激地説道。(完)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