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甘蔗的“甜蜜新生”
12月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來賓市考察調研。他先後來到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和東糖鳳凰有限公司,了解甘蔗良種繁育、種植收成、糖産業發展等情況。
冬日,八桂大地,蔗林如海,綠浪連天。
作為一种經濟作物,甘蔗與眾多百姓息息相關。一方面,它是我國重要的制糖原料,而食糖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另一方面,甘蔗是大量蔗農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如今,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産量連續32個榨季位居全國第一位,連續19個榨季佔全國60%左右。中國每3勺糖中,就有約2勺來自廣西。
近日,無人機拍攝的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蔗農正在砍收甘蔗。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曾經,甘蔗産業處於“小、散、弱”的狀態。刀耕火種的生産方式使成本居高不下,加之市場變化,其綜合利用效率低、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長期存在。“千家萬戶小生産”難以招架“千變萬化大市場”,市場一“打噴嚏”,蔗農就會“感冒發燒”。部分蔗農甚至砍掉甘蔗,改種其他作物。
近日,在廣西來賓市一糖廠,裝滿甘蔗的車輛正排隊入廠。新華社記者 胡星宇 攝
如今,廣西將轉型升級貫穿甘蔗種植、加工、綜合利用的全過程,一個日趨完善的産業鏈和多元的甘蔗産業新業態正在加速形成。
近日,在廣西來賓市一家養牛場,工作人員正將甘蔗尾梢加工成飼料。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現在,一根甘蔗的旅途已然“上新”,在經過“三個車間”後,化作人間的“甜蜜”。
種植是“第一車間”。廣西2014年啟動高産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設,目前已累計建成“雙高”基地超過500萬畝。
許多“雙高”基地,每畝能産8噸上下。相比“看天吃飯”的年代,畝産翻了倍。同是一片天地,增量從哪來?廣西來賓市一名種了30年甘蔗的老蔗農打開手機App,指著遍佈蔗地的水管給出了答案:“甘蔗餓了渴了,智慧操控水肥一體滴灌;遭害蟲了,無人機噴藥。”
近日,在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蔗農正在砍收甘蔗。新華社記者 胡星宇 攝
制糖是“第二車間”。以往,甘蔗主要用於製成白砂糖、赤砂糖,缺少精深加工。如今,制糖企業已經將食糖向特色糖、功能糖、營養糖等産業鏈延伸,還不斷開發甘蔗水、甘蔗醋、甘蔗酒等深層次産品,打造高端糖品價值鏈。
綜合利用是“第三車間”。榨糖過程中産生的髓渣用於發電,粗蔗渣可進行制漿造紙以及生産可降解食具,蔗葉和尾梢能製成高品質飼料,濾泥開發為有機肥,廢糖蜜拿來生産酵母,廢水經過處理後還能灌溉農田……傳統蔗糖産業向生物基化工、食品工業、發酵工業等轉化升級,迴圈産業鏈的不斷豐富延長讓“一根甘蔗兩頭甜”成為現實。
記者:農冠斌
視覺 | 編輯:張愛芳、郝曉靜
新華社國內部、廣西分社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