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載傾力傳承“青陽腔”
原標題:40余載傾力傳承“青陽腔”
安徽日報記者 李明傑
“青陽腔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的責任就是把它傳承下去。”每次演出結束,江進總會這樣説。
今年79歲的江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青陽腔省級傳承人。她自幼喜愛戲劇,15歲如願進入青陽縣黃梅戲劇團拜師學藝,並一路從小配角逐漸成長為戲劇團團長。
青陽腔是黃梅戲的“祖輩”,産生於青陽縣,興盛于明清,隨著時代變遷,青陽腔幾乎在本地失傳,亟需搶救、保護和傳承。
20世紀80年代,青陽縣啟動青陽腔挖掘搶救工作。但搶救工作責任大、難度高,怎麼開展?委派誰負責?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我來!”有些青陽腔基礎的江進主動請纓擔負起這一重任,毅然加入了青陽腔挖掘搶救工作隊伍,與文化同仁們一起下鄉進村,尋找與青陽腔有關的老藝人和舊資料。
由於停演時間太久,許多老藝人分散各地,早已失去聯繫,找到他們十分不易。但她並沒有因此氣餒,繼續多方搜尋青陽腔的傳習線索。
1986年春節前夕,江進打聽到本地山裏有一戶人家珍藏了一本民國時期的青陽腔傳統摺子戲劇本和唱腔工尺譜,立馬放下手上工作趕過去,勸説對方捐贈藏品。藏品十分珍貴,對方起初多次拒絕。為了拯救這門古老劇種,在偶然得知此人是她丈夫的學生後,江進又拉著丈夫一起做工作,最終打動了對方,決定無償捐獻藏品。
如今,這份珍貴的資料保存在青陽縣博物館,成為青陽腔保護傳承的重要文本。這些年,江進和工作組成員們共蒐集整理60多萬字相關資料,在青陽腔的搶救保護上作出重要貢獻。
對民間藝術而言,傳承是最好的保護。2000年,已到退休年齡的江進還組建了青陽縣第一個業餘藝術團體“中老年藝術團”,無償開展教學。她帶領劇團送戲下鄉,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
2020年,在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時,江進演出前不慎從一尺多高的臺上摔下,經診斷為胸椎骨裂,導致行動不便。待康復後,她仍一如既往地忙碌于文藝工作一線,還受聘于池州市旅遊學校,傳授青陽腔技藝,通過每週四節課的教學,一批又一批學生走出校門,順利走上表演崗位。
四十載保護傳承青陽腔初心不改,江進的努力換來的是青陽腔事業桃李芬芳薪火相傳。她先後培養了徒弟30余人,一批傳承青陽腔的後起之秀活躍在各類舞臺上,讓青陽腔走出去、火起來。前不久,她被評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