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40年堅守一線的“尋寶人”

2023-12-01 09:01

來源:安徽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原標題:40年堅守一線的“尋寶人”(主題)

——記安徽省勘查技術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蘭學毅(副題)

安徽日報記者 夏勝為

人物名片

蘭學毅,安徽省勘查技術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逾40年,曾榮獲自然資源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成果一等獎等。今年6月,獲評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人物寄語

地質事業是我一生所愛。我將發揮餘熱,創新方法技術,服務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助力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

今年6月,中央文明辦發佈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62歲的蘭學毅名列其中。榜單給出的評語是“地質勘查專家40年堅守一線,孜孜不倦鑽研物探技術”。

自然資源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成果一等獎、省地質礦産勘查局“優秀共産黨員”……在同事看來,蘭學毅獲得的各種獎項榮譽實至名歸。但他卻經常調侃自己:“我什麼也不會,只能幹幹專業上的活。”

其實,這正是蘭學毅的人生追求,1982年從原長春地質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現單位,40年一直從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從青春年少到頭髮花白,懷揣一腔熱愛,為國家探礦尋寶,不懈鑽研創新,成為物探領域的知名專家。

地下“寶藏”,如何探測、哪有、有多少?

蘭學毅用“做CT”來形象地介紹他所從事的工作,“我們用重、磁、電、震、放射五大方法做物探,如同做CT和核磁共振,把‘皮膚、肌肉、血管、骨骼’看得一清二楚,反演地下的岩層結構,從而判斷、分析礦産資源。”

給地球“做CT”,做起來並非易事。

如何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如何提高採集精度、處理能力和成像品質?蘭學毅孜孜以求。他主持多個省部級項目,帶領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在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有省部級科技成果5項,出版專著7部。

在全國礦産資源潛力評價重大專項實施過程中,蘭學毅帶領安徽物探專題組把“磁鐵礦資源量估算”的方法原理,成功地應用於銅鉛鋅等其他與磁性有關礦産的資源量估算中,完成了方法的創新應用,隨後又建立了岩漿型、沉積變質型等不同礦種、不同成因類型礦産資源量重磁預測方法,在國內獨樹一幟。

在“南陵—宣城礦集區三維綜合地球物理探測”項目中,蘭學毅帶領團隊在國內首次建立面積達7800平方千米、深度達3000米的“三維地質—地球物理”模型;在“安徽銅陵、廬樅礦集區深部三維礦産地質調查及關鍵技術應用”項目中,創新“目標地質體”重磁精細反演技術,讓地下成像“抓”得更準、“看”得更清。

物探是“科技含量”高的工作,要依靠團隊集智聚力。蘭學毅注重對年輕人的培養,在“傳幫帶”中形成獨到的工作方法。遇到重大技術難題時,組織討論,讓年輕人發表觀點;在成果驗收等工作中,讓年輕人彙報工作,培養綜合能力。

“他是一位嚴師,引導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反覆錘鍊中提升能力。”省勘查技術院綜合研究室主任陶龍感慨。

“他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在省勘查技術院副院長何家國眼中,蘭學毅40年紮根地質勘查一線,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質。

省地質礦産勘查局副局長侯其標説,蘭學毅同志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地質事業緊密相連,在平凡的崗位堅守奮鬥,以敬業奉獻鑄就“凡者不凡”,以實際行動傳承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為推動全省乃至全國地勘行業物探領域科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孫曉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