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博士後創業:推開實驗室的“玻璃門”

2023-11-27 09: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清華大學參賽博士後集體合影留念。李桂傑/攝

  評委(右)向參賽選手提問。張立/攝

煙臺黃渤海新區招商局與宋博士(右)就高能級植物提取項目進行洽談對接。張立/攝

  觀眾體驗智慧自助驗光儀。張立/攝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11/27/46ec7336-c91a-45ae-d7f1-57a590c2a83e/transcode_6feb0833-3bc9-65f2-5cc0-d43a2da2.mp4/av-g.m3u8    “浙江省之江實驗室的項目‘國産圖計算加速器晶片引領者’,在結束路演和回答評委提問後,贏得現場一片掌聲,所有人都很激動,我作為評委也很激動,給出了96分的高分。”清華大學博士後導師、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評委洪振挺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説。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前不久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辦。大賽是中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博士後賽事。本次大賽設置了創新賽、創業賽、海外(境外)賽和揭榜領題賽等4個組別,設有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海洋開發與應用、其他行業7大賽道,共吸引6206個博士後項目、2.5萬人參賽。

作為創投公司的代表,上海譜潤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周林林認為,博士後群體創新創業面臨的門檻是如何與市場、資本聯繫起來。“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導,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搭建平臺,既要有大生態圈,也要有小生態圈,實現‘政産學研用’的深度融合。”

“向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高性能的解決方案”

“創業初衷是將我的技術興趣、對圖計算技術的信仰以及市場機會相結合,通過創新的圖計算晶片來實現我們的使命和願景,同時為市場提供高性能的解決方案。”談到自己的項目,浙江省之江實驗室的博士後黃禹説,圖計算已成為現代資訊領域的基礎應用範式,預計到2025年圖計算技術將用於80%的數據和分析創新。目前,圖計算的高效處理技術已成為各國科技角力的新高地。“在圖計算體系結構研究領域,我們的團隊率先開展了基於圖計算加速器晶片研究,獨樹一幟地研發了基於新型數據流體系架構的圖計算加速器。”

“國産圖計算加速器晶片引領者”在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以90分的高分獲得了創新賽組別新一代資訊技術賽道的金獎。

“在技術轉化層面,我們獲批美國專利7項,中國專利16項,經相關智慧財産權公司鑒定,形成了專利群效應。同時,團隊在國家電網等著名企業的業務場景進行了應用示範。”黃禹説,在國家層面,團隊研究工作還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支援。

黃禹介紹,“我們的項目實現了‘一芯千核’的圖計算眾核加速器,該技術在關聯複雜的醫保數據上進行了應用示範,幫助平安科技快速檢測欺詐騙保團夥,將分析耗時從10小時縮短至2分鐘,得到了高度好評。”

令評委洪振挺感到激動的是,圖計算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無論是在社交網路分析、網路安全還是醫療數據處理領域,圖計算都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研究團隊也希望可以幫助企業和研究機構更有效地應對挑戰,向它們提供高性能的解決方案。”

面對西方在電腦領域的相關技術封鎖,黃禹表示,希望能夠在圖計算領域形成先發優勢,努力獲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戰略制衡能力,解決資訊産業長期受制於人的問題。

精準把握有創業意願的項目團隊特點

大賽期間,同步開展了博士後創新創業成果展示、人才項目交流對接、人才招聘、創新創業主題交流研討會等活動。

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後楊國銳參加的是高端裝備製造賽道,他的項目核心內容是退役鋰電池分選回收技術。

楊國銳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介紹,面對廢舊鋰離子電池退役潮,傳統電池回收行業面臨效率低、自動化程度差、二次污染嚴重、資源回收率低等痛點。為了解決上述痛點,他和團隊突破了退役鋰電池自動化回收技術瓶頸,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自動退役鋰離子電池帶電破碎分選成套裝備,可以全自動無污染地將退役電池中正負極粉、銅箔、鋁箔、電解液、隔膜回收和安全處置,整套設備産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經過處置後,可以達到零排放。

楊國銳表示,目前他已經拿到公示授權專利33項,發表論文20余篇,榮獲國家節能減排大賽一等獎、挑戰杯全國金獎等榮譽。

為促進成果落地,楊國銳鋰電池回收團隊成立了陜西潤灃谷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投資機構數千萬投資意向,並與多家智慧化設備供應商達成代工生産合作。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後沈侃敏,在第二屆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創新賽的參賽項目是“海上風電場軟土力學特性室內外聯合測試系統”。

他介紹,隨著我國“海洋強國”戰略以及“3060”雙碳目標的提出,海上風電開發已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途徑及新興産業。然而我國近海廣泛分佈的深厚軟土地質缺乏高效準確的勘察手段,高端測試設備被壟斷,導致建設成本高、施工週期長、作業風險大。

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首個商業化海上風電場建成于2009年,比歐洲首個風電場晚了17年。而開發之路也並非坦途,譬如浙江的普陀6號、象山1號海上風電項目,部分機位淤泥質土厚度達到40米以上。而高端的岩土現場和室內測試設備被荷蘭、英國的公司壟斷,使用和維護成本很高、測試效率低。

沈侃敏和團隊研究的項目針對我國海域典型海床地質條件,改進了現有的海洋地質現場勘察裝備和室內標定測試系統,讓海洋岩土測試精度達到10%以上,實現了對國際一流工程諮詢公司的趕超,打破了海上風電開發道路上的技術瓶頸。

目前,沈侃敏和團隊的研究成果自2017年起在海上風電開發中進行工程驗證,並逐步在國內外30多個海上風電場實現規模化應用,通過精細化勘察設計技術,實現降本增效,節約用鋼量上千萬噸,縮短了開發建設的週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創業領域越來越細分、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元,政府部門要進一步細化工作顆粒度,精準把握有創業意願的項目團隊特點,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搭建起互通互促的“立交橋”。

中國科學院大學智慧財産權學院院長、教授馬一德表示,本次創新創業大賽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技術領域,深刻體現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方向。科研人員一定要為中國的科技支撐作出中國貢獻、提供中國方案。

博士後創業還需要政府部門“扶開工送一程”

參加了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的天津大學在站博士後曲迪,目前的身份是華慧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2021年12月,曲迪和團隊帶來的“高端光電子晶片中試平臺”項目,以絕對優勢斬獲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創業賽組別“新一代資訊技術”賽道金獎,成為大賽“硬科技”項目的代表。

曲迪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師從黃翊東教授,一直從事光電專業研究。10年前,國內光電技術很難找到成熟的中試轉化平臺,産業化更是難以實現。2015年,清華大學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成立,致力於打造電子資訊領域技術成果轉化高地。曲迪抓住機遇,于2017年創立了華慧芯科技有限公司。

“創業初期,我對商業的理解真的像是一個小學生,對創業的難度了解不透,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充滿幻想。”曲迪説。

令曲迪沒有想到的是,大賽搭建的産學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廣闊平臺,成為創業項目孵化落地的有力推手。比賽結束後,華慧芯一下子收到40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訂單,這裡面既有南開大學等知名高校,又有OPPO、歌爾股份等科技型企業。

與此同時,作為大賽的獲獎項目,團隊3名符合條件的核心成員破格申報被認定為正高級工程師,其他5名符合條件的團隊成員破格申報被認定為高級工程師。

曲迪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大賽提供了投融資交流和人才洽談引進的機會,正好解決了企業這兩方面的需求,評審專家的點評也為我們優化産品方向、調整市場戰略提供了難得的診斷意見。”目前,華慧芯已經建成我國首條跨材料體系光電子晶片生産線,完成B輪融資,擁有160多人的高水準技術團隊、8000平方米的超凈實驗室、1.8萬平方米的産業化基地,為京津冀及全國500多家客戶提供高端光電子晶片研發代工服務。

“創業是一個需要技術迭代的過程,博士後有高層次學術技術背景,技術在同類型創業者中領先,能夠為創業提供持續性的技術支撐,這是創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資深投資人、北京中投企智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朱敏紅説。

從大賽中走出來的創業企業還有很多。

去年11月,第一屆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獲得者、貴州大學教授李振華參加了全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高級研修班,通過導師指導轉變了發展思路,最終找到優質的合作夥伴,獲得首期300萬元的融資。“預計3年內將實現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的目標。”李振華説。

“如果説從學術到産品是從0到1的過程,那麼創業成功還需要走好從1到N的路。”朱敏紅指出,博士後擁有技術優勢,但缺乏企業經營管理、股權結構、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經驗,還需要政府部門“扶開工送一程”,幫助找到符合企業實際的發展道路。

根據人社部提供的統計數字,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96個獲獎的創業賽項目的創業成功率高達95%,其中47%的創業項目有後續産品的研發更新,43%的創業項目有新增外部合作單位,有26個創業項目獲得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認證,21個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 見習記者 韓飏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