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95後返鄉青年張雪嬌:“北京的企業不缺我一個,家鄉的振興需要我”

2023-11-23 08: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95後返鄉青年張雪嬌:<br>“北京的企業不缺我一個,家鄉的振興需要我”_青春勵志_中國青年網

靈丘縣東河南鎮東河南村“童心港灣”內,孩子們在志願者帶領下做的部分手工作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董時/攝

“記得小時候,村裏房子後頭有小河、小橋和大樹,每天早上都會在河邊走一走、背上幾篇課文;回家走進巷子時,鄰居叔叔嬸嬸會跟我們寒暄問候,覺得特別溫暖、愜意。”正是有這樣的童年記憶,山西靈丘姑娘張雪嬌大學畢業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2019年底辭職回到家鄉,她説:“北京的企業不缺我一個,而家鄉的鄉村振興需要我。”

從此,這個1995年出生的姑娘成了靈丘縣東河南村的大忙人。

除了懷念童年的美好,紮根基層、服務村民的志向,這個決定也與家鄉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相切合。大學期間,張雪嬌常在假期回家時幫助村委會完成一些工作。2019年底參加村裏的捐款活動時,她注意到村委會成員戴著老花鏡用紙筆登記,速度很慢,就主動幫忙,用辦公室閒置的電腦做了電子錶格,大大提高了效率。後來,她留在了村裏,起初以志願者身份工作,之後當選了村黨總支副書記兼村團委書記。

張雪嬌大學學的是電腦,作為最年輕的村幹部,她利用專業所學,為村裏辦了不少實事,很多老人都覺得她手巧,心更巧。她參與入戶排查和數據統計、上傳,幫助村委會實現無紙化辦公。去年,在團中央駐靈丘縣鄉村振興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幫扶下,村裏上線了數字鄉村治理平臺,該平臺能夠實現人、房、地、戶關聯管理,提高村委會工作效率;村裏還為孤寡老人們提供了具備防走失、一鍵呼救等功能的智慧養老手環。

東河南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裏有130多名留守兒童,附近村落也有一些留守的孩子。在工作隊幫扶下,村裏建起了“青年之家”和“童心港灣”,張雪嬌成了“大管家”。

“童心港灣”的課程由村委會、團委、志願者聯合設計。週末與節假日,孩子們可以來這裡集體看電影,在志願者帶領下一起畫畫、製作泥塑等手工作品,或者尋找感興趣的書閱讀。

暑假裏,中青校媒以及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團隊來到村裏,給街道的墻上畫上卡通圖案,為留守兒童帶來科學素養提升、安全教育等各種活動,村子的面貌鮮活起來了。

平時,張雪嬌會特意在網上找手工黏土畫、剪紙等視頻學習,在課上教給孩子們。“童心港灣”的活動強調互動性,老師會在課上問孩子“為什麼這樣設計”;課後則會私下了解孩子們的家庭情況,以及是否喜歡這些活動。

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使張雪嬌感到驚喜,也花更多心思設計課程。她和志願者給孩子們講平型關的歷史,孩子們用橡皮泥“復原”了古長城關隘,各式各樣、五顏六色。

“童心港灣”每次在微信群發佈活動通知,家長都踴躍報名,來的孩子總是超過教室的容納量。平時週末活動通常有30多人參加,假期有七八十人,有時候座位滿了,孩子們都願意站著聽;通知的時間是下午3點,有的孩子提前兩小時就來等候。張雪嬌説:“我們的活動大部分是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比如製作電動飛機、地震感應器,都是他們平時上課接觸不到的;大家有機會聚在一起,還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很喜歡。”

其中一位女孩給張雪嬌留下深刻印象。“剛開始,女孩説討厭自己的妹妹,覺得妹妹把父母的愛都奪走了。於是我們就和女孩媽媽溝通,告訴她給小孩子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問一下大孩子的想法。後來我們再次看見女孩,發現她變得很開心,還帶著妹妹一起來上課了。”張雪嬌向記者展示了女孩給她寫的賀卡:“親愛的老師,您是世上最棒的老師,雖然咱們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我很愛您。”

在村裏工作這幾年,張雪嬌不斷“get”新技能。她使用工作隊幫村裏採購的墻體彩繪機,為劇場繪製了臉譜裝飾;設計了“十里花溪”“印象東河南”logo並申請註冊商標,計劃依託村裏文旅産業生産銷售文創物品;還自學無人機拍攝技術,幫村裏拍攝製作了“小豬廟會”民俗宣傳片、介紹村裏美景美物的短視頻,吸引周邊村民和遊客前來趕集、遊玩。

張雪嬌説,回到家鄉工作,有幸福感、歸屬感和鬆弛感。“每次幫助了村民,都覺得快樂、有成就感。在鄉村有很大發展潛力和機遇,只要自己有想法、發揮才幹,就能開拓一片新的天地,實現價值和夢想,這也是我一直在堅持做的。”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朱娟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曉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