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閩南漁村父子復刻古船模 留住海絲記憶

2023-03-24 09: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閩南漁村父子復刻古船模留住海絲記憶

福建省石獅市祥芝鎮的蔡國棟學習制船至今已60多年。 吳冠標 攝

“船和海的交匯,帶出了一段海上絲綢之路的光輝歷史。”古船模匠人蔡國棟雖已年過八旬,談及自製的“鄭和寶船”古船模時,眼中仍光彩四溢。

在位於福建省石獅市祥芝鎮的蔡國棟蔡立新船模製作工坊,蔡國棟與兒子蔡立新正分工打磨古船模零件,為下一件古船模製作準備著。

蔡國棟展示製作中的鄭和寶船模型。 吳冠標 攝

蔡國棟展示製作中的鄭和寶船模型。 吳冠標 攝

地處晉江南岸出海口的祥芝鎮,不僅是著名漁港、僑鄉,也是歷史悠久的造船基地。據清代蔡永蒹《西山雜誌》記載:“祥芝,古之上施也。濟陽蔡氏航海卜居此……鄉居海濱,自古以來,俱從航舟遠運。”

1960年,蔡國棟進入當地造船廠學習制船。“從學徒到師傅,從木帆船到鐵皮船,我都接觸過,但心中最喜歡的還是福船,那上面承載的是祥芝漁港的海絲印記。”

2011年前後,祥芝準備籌建一座船模博物館,邀請了一批老造船師傅,以古船模形式再現祥芝船舶歷史。蔡國棟正是其中之一,他帶上了從小就跟隨他造船的兒子,依憑記憶開始設計圖紙,著手製作。

蔡國棟之子蔡立新講解福船製作細節。 吳冠標 攝

蔡國棟之子蔡立新講解福船製作細節。 吳冠標 攝

“製作一件古船模,除去準備材料的時間,往往要花上兩三個月。”蔡立新説,父親年齡漸大,負責設計圖紙、打磨小零件,指出細節錯誤等,自己則主要做些體力活。船模製作程式繁瑣細節頗多,但父子二人都不願將就,一定要精心雕琢。

在蔡立新眼中,既然要做古船模,就必須尊重傳統,根據福船的原貌和風采,按比例縮小,盡可能地還原每一個細節,鼠洞、兔耳、龍骨、馬面、羊角等關鍵的“十二生肖”部件缺一不可。“福船上幾乎每個零部件、圖案花紋都有其作用和故事,我們就是要一一還原,重現它們的風采。”

蔡立新正在準備船模材料。 吳冠標 攝

蔡立新正在準備船模材料。 吳冠標 攝

十餘年來,蔡國棟、蔡立新父子利用業餘時間,已經打造了“鄭和寶船”“祥芝白底船”“祥芝商船”等多件古船模,它們多被放在當地的博物館、文體中心展覽。

蔡國棟回憶,新加坡博物館珍藏著一張首航新加坡的中國帆船老照片,那便是祥芝的商船。他曾依據照片,查閱無數資料,花費了三個多月,終於把那艘商船按比例復刻為船模,再現當年祥芝商船遠航東南亞的風姿。

這次經歷讓蔡國棟印象深刻,“製造古船模除了豐富的經驗,更需要一定歷史知識。”為了造出更精確的古船模,學歷不高的父子倆經常查閱各種資料影像,並且向文史專家求教,不斷充實自己古船文化方面的知識。

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自此,蔡國棟父子便著手打造宋元古船模。

蔡國棟、蔡立新製造的祥芝白底船模型。 吳冠標 攝

蔡國棟、蔡立新製造的祥芝白底船模型。 吳冠標 攝

“可惜的是,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有限,一些具體的船體結構還未能準確復原,只能依據鄭和寶船和博物館內的古船遺跡推測,非常期待能有更多專業人士能給我們指正、指導。”蔡立新如是説。

蔡國棟父子還希望,能有更多人願意學習這門傳統技藝,將福船文化和記憶一直傳承延續下去。“雖然福船現在已經退出時代潮流了,但它的製作技藝依舊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該失傳。如果有人願意,我們一定傾囊相授。”

【責任編輯:于京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