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宏圖·“縣”在啟航】海南五指山:守護綠水青山“金飯碗” 做大瓜菜鄉旅“熱産業”
編者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則國家強。中國各地縣域以實幹篤定前行,不斷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備受期許的新征程。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立體展現中國縣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感受新時代壯美中國、活力縣域的蓬勃氣象,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宏圖·“縣”在啟航》系列主題報道,33個地方頻道100多名記者走縣域、看發展、探變化,沉浸式解讀中國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韌性密碼”,與您共同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圖景。
央廣網五指山3月20日消息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陽鎮護林員王海明和同事駕駛摩托車前往10余公里外的石洪嶺,開啟了新一天的巡山工作。“雖然我當護林員不到10年,但我和這片森林‘打交道’已超過40年了。”望著滿眼的綠,今年52歲的王海明自豪地説。
五指山市是海南島的“濾芯”“水塔”和“三江源”,森林覆蓋率接近90%,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面積佔市域面積的63%,素有“海南之肺”“天然氧吧”的美譽。
2022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五指山市考察調研時指出,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對熱帶雨林實行嚴格保護,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碩成果。
五指山市市區(央廣網發 五指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五指山市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努力做好“雨林+”文章,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展現新作為,書寫新的篇章。
守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
清晨的雨林世界,熱鬧喧囂。水流、蛙叫、鳥鳴……各種聲音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大自然優美的交響曲。“我很享受這種感覺!”王海明説。
從事護林工作之前,王海明一直在村委會工作,2014年,得知鎮裏要招聘護林員,他便主動報名參加。
“記得小時候跟長輩在山裏放牛、採藥,滿目青山綠水很是愜意。後來,個別人為了眼前利益,上山盜伐林木、採石採砂、捕捉野生動物,導致生態環境受到破壞,讓人心痛不已。”王海明説,“從內心深處講,我非常熱愛眼前的大山,理應保護好它。”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央廣網發 晁聰 攝)
王海明和同事管護的公益林面積近4.3萬畝,坐落在石洪嶺等群山之間,山高林深,範圍廣、陡坡多、彎度大。在公益林後方,是全國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那裏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6種、野生動物9種,海南特有植物284種,陸棲脊椎野生動物345種、昆蟲1700余種。
這些年來,王海明和護林員們把公益林當作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前哨林”認真守護,每天靠著雙腳行走在護林路上,幾乎跑遍了這裡的每個角落。他對每一道山梁、每一株古樹名木、每一處地形地貌都瞭如指掌。
巡山時,王海明和同事不僅要制止不文明用火、亂砍濫伐、捕捉野生動物等危害森林安全的隱患和行為,還要細心觀察路上的植物是否有病蟲害,並拿出本子一一記錄好。巡山結束後,他們還會騎著摩托車到附近的村子裏,宣傳森林保護知識。
王海明和同事在巡山途中(央廣網見習記者 趙宏陽 攝)
“有一次我們接到舉報,説山上有人在砍樹。趕到現場後,發現是一位老人在未經報備的情況下砍伐自家種植的橡膠樹,同時破壞了一些公益林。這其實觸犯了法律法規,但老人年紀太大,不懂這方面的法律也不會講普通話,我們只能聯繫她的家人説明法理,再作後續處理。”回想起那次監管工作,王海明記憶深刻。他認為,是森林保護知識宣傳不到位,才導致了事情的發生。
“一些老人看不懂宣傳冊,聽不懂廣播裏在説什麼,所以我們只好採用‘笨辦法’——挨家挨戶到府宣傳。”王海明説。此後,他主動到各村宣講森林保護法律法規,爭取大家的信任與支援。
2019年以來,在當地村民的配合下,王海明和同事完成植樹綠化500余畝,發放益智苗、油茶苗、鳳梨蜜苗等10萬餘株,河道清淤疏浚數百米,群眾成為了他工作中的“好幫手”。
青山遮不住,碧水永長流。如今的石洪嶺,亂砍濫伐、採石採砂、捕捉野生動物等亂象得到有效治理;野生沉香等古樹名木枝繁葉茂,野雞、野兔時常可見。最近,王海明正帶領村民們利用“自留地”,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栽種憂遁草、益智等中藥材,下半年將迎來收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去我們是‘身在寶山空手而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是‘身在寶山碩果纍纍’。”王海明説。
因地制宜 厚植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晨曦微露,山林深處雲霧繚繞,茶園鬱鬱蔥蔥。時下正值春茶採摘時節,每天早上7時剛過,番賽村村民王春梅便和丈夫前往自家茶園,搶“鮮”採摘春茶。
番賽村是五指山市通什鎮最偏僻的黎族村落,貧困率一度高達50%。因為山多地少,這裡每人平均耕地僅有0.6畝。“種的山蘭稻勉強夠家裏吃,種了10多年的橡膠樹又産不出膠水。”脫貧戶王春梅説,為維持生計,她和丈夫曾常年在外打工。
村民在茶園裏採摘春茶(央廣網見習記者 趙宏陽 攝)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我們得想辦法發展起來。”2013年,剛當選番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王梅珊在村“兩委”會議上提議,村子晝夜溫差大、雲霧天氣多,適合茶樹生長,可以成立合作社,規模化種植大葉茶。
很快,番賽新生新種養合作社註冊成立。身為法人代表的王梅珊帶領12戶村民整合自家土地,在山坡上開闢了一片200畝的茶園。同時,在上級部門的支援下,因地制宜種植油茶、胡椒,養殖雞、鵝,産業發展逐步步入正軌。
2017年,番賽村實現整村脫貧,王春梅一家也從低矮的茅草房搬進了嶄新的平房,每年光靠售賣茶青就有4萬多元的收入。“不久後我們家新擴種的10畝茶園也要開始採摘了,我們兩口子忙不過來,還得雇人幫忙才行。”王春梅笑著説。
“我們不但賣茶青,還自己打品牌、做産品。”王梅珊介紹,番賽村借助大型茶企的銷售渠道推廣産品,從剛開始賣茶青每斤收入20元,到現在生産每斤數百元的優質茶葉,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
在五指山市,因地制宜探索綠色發展的故事比比皆是。茶産業富了番賽村,黃瓜種植也成了番陽鎮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産業、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地處五指山市西北部的番陽鎮有著肥沃的土地和優質的水資源,特別適合黃瓜種植。2022年該鎮共種植黃瓜3800多畝,佔全市70%以上份額。黃瓜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農戶在田地裏採摘黃瓜(央廣網發 張江英 攝)
由於連年種植,重茬地塊增多,枯萎病等病蟲害嚴重,再加上種植品種繁雜等原因,番陽鎮的黃瓜産業一度面臨存活率低、産量低、價格低的困境。
“經過一番摸索,我們發現嫁接的黃瓜苗可以有效防治土壤傳播病害,抗逆性和産量都得到了提高。”番陽鎮黨委委員、加艾村鄉村振興中隊長徐敬介紹。為推動黃瓜産業進一步發展,2018年該鎮向市農業、科技等部門申請了扶貧資金,購買優質的嫁接黃瓜苗,免費發放給260多戶脫貧戶種植。
經過幾年積澱,如今番陽鎮種植的黃瓜,無論産量還是品質,都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現在黃瓜每斤收購價在2.8元左右,行情還不錯。”番陽鎮毛農村村民胡環説。以前他在外務工,多年也未攢下多少積蓄,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讓他倍感壓力。自打回村裏種植黃瓜後,每年都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滿足了一家的溫飽,日子也有了盼頭。
“之前是賣不出去、賣不出好價錢,現在是我們不愁賣、別人搶著買。”徐敬説。今年1月到2月,番陽鎮黃瓜已累計銷售2587萬斤,總收入6500多萬元,大大促進了農戶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增收。
為讓更多綠色優質産品“走出五指山、走進大城市、端上大餐桌、賣出好價錢”,五指山市還著力做足“特、高、融”文章,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認證,為特色農産品樹品牌、謀出路、找銷路,全力推動品牌農産品高品質發展。
如今,五指山市農業産業項目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特色品牌”“示範項目”給這座翡翠山城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靠山吃山”的故事有了新演繹
水滿鄉地處五指山市山區腹地,85%以上的面積都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受此影響,水滿鄉的老鄉們曾調侃自己“窮得只剩下山和水”,全鄉被稱為“九山半水半分田”。
雖然山多耕地少制約了水滿鄉的農業産業發展,但這裡原始熱帶雨林遍佈,江河流經、溪流環繞、峽谷縱橫,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1萬個以上。這樣的生態環境,成了水滿鄉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優勢和本錢。
水滿鄉是海南島海拔最高的鄉鎮,青山綠水,四季常青(央廣網見習記者 趙宏陽 攝)
“過去的水滿鄉交通閉塞、道路泥濘、基礎設施落後、旅遊服務配套跟不上,我們明明有著良好的旅遊資源優勢,卻利用不好,遊客也不滿意。”全國人大代表、水滿鄉黨委書記林豪説。
面對困境,水滿鄉毅然打響綠水青山保衛戰,加大整治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問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污染水源、破壞森林資源等違法行為,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援和積極響應。很快,昔日的“捕魚隊”變成了“護水人”,“砍山人”變成了“養山人”。
為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水滿鄉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將熱帶雨林元素與黎苗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全力打造“五指山谷、水滿何處”全域旅遊品牌。現如今走進水滿鄉,到處可見漫步林間小道的各地遊客,人氣旺起來了。
2023年春節期間,由水滿鄉毛納村村民自發組成的歌舞隊,穿著獨具黎族特色的服飾,以雨林為幕布、稻田作舞臺、鳥鳴伴奏樂,為遊客們帶來一場場精美絕倫的雨林實景演出,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毛納村歌舞隊跳竹竿舞(央廣網發 常博 攝)
“這是我們村為迎接遊客專門成立的歌舞隊,隊員全是村裏的村民。”毛納村歌舞隊隊長王政珠説,村民們利用空閒之餘載歌載舞,積極參與“雨林與您”體驗活動、雨林精靈時裝秀、雨林文化節等活動,對外展示黎錦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既能讓遊客感受到濃郁的黎族風情,還能拿到一筆演出費。
隨著遊客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毛納村村民在自家院子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庭院經濟。
村民王進華就是其中一員,“我們黎族同胞是非常熱情好客的,遊客到這裡遊玩,我們會拿出最好的美食、唱最美的歌聲來歡迎他們。”王進華説,春節期間,他家開的“毛納人家”農家樂,每天都有40多人來吃飯,日營業額有三四千元,“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遊客在毛納村品嘗購買糯米酒(央廣網見習記者 趙宏陽 攝)
如今的水滿鄉,交通便利、環境宜居,酒店、景區旅遊服務的接待能力和水準顯著提升。村民們在家門口售賣茶葉、糯米酒、黎錦等,吃上了“旅遊飯”。
近日,水滿鄉又迎來了一條好消息:海南什運至白沙高速公路徵拆動工,大山深處的水滿鄉將與外面的世界更便捷地連接起來。
“日子好了還要再好,不能止步。我們基層幹部要帶著鄉親們加油幹,努力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紅火。”林豪説。
百家讀城:
鐘靈毓秀五指山
□ 洪光煥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明朝大學士丘浚的詩作讓五指山聞名遐邇。
五指山市取名源於境內的五指山,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第二峰,是海南最高的山峰,被稱為“海南屋脊”。五指山市素有“翡翠山城”“天然氧吧”的美稱,更是榮膺了“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的讚譽,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朋友。
五指山神奇的熱帶雨林風光令人神往。高聳巍峨的五指山,山路盤曲的阿陀嶺,懸泉飛瀑的太平山,原始淳樸的初保村,雲霧繚繞的水滿茶園,宛若桃源的牙胡梯田,皆能讓遊覽者慕名而來,流連忘返。
五指山濃厚的黎族、苗族歷史文化引人矚目。建國初期,五指山成為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員會、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瓊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坐落于市區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彰顯了異彩紛呈的黎苗文化。其中黎族的打柴舞、竹木器樂和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最具特色。
五指山光輝的瓊崖革命精神催人奮進。五指山曾是海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徜徉在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中,仿佛目睹當年黎族領袖王國興率領族人舉行白沙起義、尋找救星的艱苦卓絕歲月;依稀看見馮白駒將軍帶領瓊崖縱隊創建五指山根據地、堅持“二十三年紅旗不倒”,最終取得解放海南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
五指山深厚的底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為重現“州府故園”風貌,五指山加大對州府老建築的修繕力度,推進農墾大院和瓊州大學主樓等建築的旅遊化改造。漫步街頭,翡翠山城獨特美麗的河岸線、山際線和天際線,處處都散發著歲月沉澱的氣息,更多的人找到了兒時的記憶。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近年來,五指山牢記殷殷囑託,在加快海南自貿港建設浪潮中,積極推動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吃上了旅遊飯,日子越過越紅火。五指山也當之無愧獲得了多項“國字號”榮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級創新型縣(市)、中國氣候宜居城市……
五指山,一座充滿朝氣的城市,正在日新月異地崛起!
(作者係海南省五指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製:伍剛 夏淩雲
統籌:陶玉德
記者:林韋瑋
編審:李紅笛 賈海元
視頻:趙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