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市場的佈局正朝縱深邁進
首只産品陸續獲批 外資公募推進在華展業
全球資管機構積極佈局中國市場
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市場的佈局正朝縱深邁進。今年以來,外資獨資公募基金數量擴容至7家,不少機構已有獲批産品。外資券商準入審批也在穩步推進。與此同時,作為外資投資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也在不斷擴容,年內又有6家機構獲批。
多家外資機構日前表示,在經濟增長穩步復蘇、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中國市場擁有中長期視角下巨大的投資潛力。
外資公募産品加速落地
近期,多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首只産品陸續落地,類型涵蓋主動權益型、普通債券型以及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等多種産品。
日前,富達基金宣佈,公司首只公募産品“富達傳承6個月持有期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已正式獲批。去年12月9日,富達國際旗下的外商獨資企業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富達基金於今年1月5日提交該産品的申請,並於1月12日獲證監會受理。從受理到獲批,用時僅約一個月。
此前,路博邁基金也宣佈,旗下首只公募産品“路博邁護航一年持有期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已經正式獲批。該産品是一隻債券型基金,並將配置少量股票倉位。去年11月25日,路博邁基金宣佈獲得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
此外,泰達宏利基金也於今年1月申報了新産品“泰達宏利研究精選混合型基金”。去年11月18日,證監會核準泰達宏利基金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變更,宏利投資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成為其主要股東,宏利金融有限公司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泰達宏利基金也因此成為一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
作為國內首家獲批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貝萊德基金旗下已有多只公募基金産品。Wind數據顯示,目前貝萊德基金旗下共有4隻産品(A/C類合併計算,下同),3隻為偏股混合型基金,1隻為偏債混合型基金,合計管理規模約54億元。
機構頻繁落子中國市場
近年來,在政策支援下,包括公募基金、證券公司在內的多家外資機構加快在華展業進程,眾多外資金融機構持續落地中國市場。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不斷擴容,QFII資格愈發成為境外投資者全方位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渠道。
據證監會最新發佈的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名錄,截至目前,全市場共有142家基金管理機構,包括47家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佔比約三成。其中,7家為外資獨資控股,既包括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施羅德基金等通過申報公募基金公司後獲批設立的基金公司,也包括泰達宏利、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華鑫等由中外合資轉變為外商獨資的基金公司。
外資券商同樣保持較為穩健的準入節奏。1月,渣打銀行獲得在中國設立外商獨資證券公司的許可,成為繼摩根大通證券、高盛高華證券之後,第三家獲批的外商獨資證券公司。“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品質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特別是在更高水準基礎上持續推動金融開放,這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渣打銀行相關負責人張曉蕾説。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證監會陸續發佈多家外資機構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的批復。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年內已有瑞豐證券有限公司、凱穆私人有限公司、城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英特佩克理財與投資顧問公司、常春藤資産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獲批相關資格。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記者發稿,已有742家機構獲QFII資格,最新額度為1136.10億美元。
看好中國市場投資價值
多家外資機構表示,在經濟增長穩步復蘇、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中國市場擁有中長期視角下巨大的投資潛力,這也是外資加速業務佈局和資産配置的重要原因。
“我們預期中國經濟將加快復蘇。展望海外,世界經濟面臨多重挑戰,預期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提速、海外降速。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有望再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也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表示,未來中國將回歸穩增長髮展戰略,無疑將在短期內提振經濟增長,並帶動部分受抑制需求的釋放。中國經濟增速顯著反彈已經成為共識。
而對於A股市場投資,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日前表示,當下海外投資者比國內投資者更為樂觀,高盛對待A股與港股都建議高配。從中長線投資或者資産配置的角度看,A股機會更多。
富達基金股票投資部副總監周文群也認為,無論從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橫向比較,還是與國內債市縱向比較,當下都是佈局A股的較好時點。在他看來,未來將圍繞“經濟復蘇”主線進行佈局,更看好與宏觀經濟復蘇相關性較大的順週期板塊,包括消費、地産和基建相關産業鏈等。
以北向資金為代表的外資正在持續流入A股市場。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成交凈買入額超150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凈買入額。瑞銀證券報告預計,隨著未來更多中國經濟的數據發佈,更多的長線外資將流入A股市場,今年全年北向資金凈流入額有望在3000億元以上。(記者 羅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