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2年再次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釋放了什麼信號?
湯中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時隔12年,中國高層再次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釋放了什麼信號?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周邊環境和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均發生重大變化,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召開周邊工作會議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此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系統總結新時代以來中國周邊工作成就和經驗,科學分析形勢,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周邊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強調要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周邊工作新局面。
周邊始終是中國外交優先方向。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抓手和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3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10多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一道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不斷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果,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注入不竭動力。目前,中國已同周邊17國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在中南半島和中亞地區形成命運共同體“兩大集群”;同周邊25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是18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當前,中國同周邊關係處於近代以來最好時期,同時也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重要階段。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中國同周邊的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共創繁榮美好的亞洲和世界的必由之路。
亞洲置身世界百年變局,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亞洲地廣物豐,人口眾多,文化多元,發展多樣,過去幾十年總體保持穩定,形成合作發展和快速崛起勢頭,其作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用突顯。博鰲亞洲論壇前不久發佈的2025年度報告認為,儘管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大,但亞洲仍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亞洲面臨經濟發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問題突出等挑戰,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橫行,能源、糧食、金融、産供鏈、氣候變化等多重風險對亞洲影響日益突出。新形勢下,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對中國與周邊各國共同應對時代挑戰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現實意義。
中國作為亞洲大家庭一員和負責任大國,願將自身發展同周邊國家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宏觀戰略層面,中國將堅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以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為共同願景,以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命運與共為理念方針,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亞洲價值觀為基本遵循,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為主要平臺,以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亞洲安全模式為戰略支撐,攜手周邊國家共創美好未來。具體行動層面,中國將與周邊國家鞏固戰略互信,支援地區國家走穩自身發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發展融合,構建高水準互聯互通網路,加強産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同維護地區穩定,開展安全和執法合作,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擴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員往來。
中國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以自身發展促進周邊發展,攜手地區各國共同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為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編審:唐華 蔣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