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以和為貴,但堅決對經濟霸淩説不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中國以和為貴,但堅決對經濟霸淩説不

2025-04-07 09:02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針對美國以各種藉口宣佈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貿易夥伴濫施關稅,4月5日,中國政府關於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指出,“施壓和威脅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應是互利共贏”。與此同時,中方宣佈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世界從中看到,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淩行徑面前,中國展現出了“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大國風骨,亦展現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以及促使美方回到正確對華磋商與合作軌道上來的鮮明立場。

中美兩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但自雙邊關係正常化以來,雖然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但也書寫了很多合作共贏的時代佳話,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條正確的相處之道,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在經貿領域,中美兩國貿易在45年間增長200多倍,産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利關係,雙方都從對方的發展中獲益,並有著深化合作的強烈意願。應當説,中美之間保持穩定的經貿關係、共同做大“合作蛋糕”,是兩國民眾、企業界的一致期待。

如今,美國確實面臨著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比如製造業競爭力不足、一些本來強勢的産業遭受挑戰等,但美國政府錯誤地選擇“自己生病、別人吃藥”,一味推卸責任,諉過於人,動輒加徵關稅,甚至搞極限施壓,不僅沒有解決存在的問題,甚至已經對全球市場和國際經貿秩序造成重大衝擊。早在2018年美方首次對華發起貿易戰時,美國國內輿論就普遍認為它“讓美國消費者承擔了主要損失”。這一次,美方依然無法通過貿易戰獲得想像中的收穫,這幾乎成為包括美國媒體在內的國際輿論的普遍判斷。而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中方始終堅持對話溝通,努力增進共識。中方秉持著一以貫之的鮮明態度: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美國絕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全世界各國正當利益的基礎之上。

有西方媒體稱中國“11箭連發”的反制措施是對華盛頓的“相當重要的警告”。需要明確的是,中方依法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而採取的行動,絕不以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為目的。中國始終展現出盡最大努力將中美關係拉上正確軌道的決心,同時彰顯了中方絕不縱容美方肆意踐踏世界經貿規則、破壞中美間業已形成的穩定關係,以及危害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正當合法權益的堅定意志。需知,中美之間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和睦共處。

中美關係穩定對於兩國人民和世界發展的利益至關重要,中方深刻認知到這一點,因此不搞對抗、不搞零和博弈,更不會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而是為中美關係注入穩定性與建設性,力促雙邊關係重回正軌。不管中美關係如何,中國對美政策始終保持著穩定性和連貫性,在兩國各層級圍繞中美經貿關係的對話中注入正能量,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和尊重。

一個樸素的道理是,如果中美雙方是所謂“誰佔便宜誰吃虧”的關係,那麼中美關係保持總體向前發展的勢頭就無從談起。2024年全年,中美貿易額逆勢增長3.7%,規模達到6882.8億美元。2025年開年以來,美國多個産業的企業高管紛紛訪華,並將科技創新視為新的合作增長點,繼續加碼對華投資。這些動態都指向了一個再清晰不過的事實:哪怕面臨保護主義、單邊制裁的阻礙,中美經濟互補性的本質未變,中美經貿關係的韌性超乎想像,合作共贏才是中美關係發展的最優解。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應當是“同行者與共贏者”的關係。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世界對綠色轉型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全球化産業鏈依存度的日益加深等,都為中美共同探索合作空間提供了新的機遇。

歷史告訴我們,當中美之間順風多、逆風少的時候,是中美經貿合作蓬勃發展,産業鏈深度融合的黃金時期,不僅為兩國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帶來豐厚經濟效益,而且增進了兩國乃至世界人民的福祉。可不論形勢如何變化,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這一基本事實沒有變,中美和平共處的歷史邏輯不會變,世界人民對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普遍期待不會變。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協商化解分歧與矛盾,以自身言行為范,築牢世界和平與繁榮的根基。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