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並不對等
——中國網三評“對等關稅”①
4月2日,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細節正式公佈。儘管市場對美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早有心理準備,但加稅數額之大依然令人咋舌。特朗普政府宣佈自4月5日起對各國徵收10%的基準稅率,4月9日起對貿易順差較大的國家徵收20%—49%不等的“對等關稅”。所謂“對等關稅”實際並不對等,而是不分國別地區、不分貧富與否地普遍徵收。“對等關稅”將極大消耗美國領導力,讓美國在世界上陷入孤立。
“對等關稅”並不對等。從特朗普在發佈會上展示的表格可以看到,此次加徵關稅起步10%,幅度從10%到49%不等,其中對英國、巴西等21國加徵10%的關稅,對歐盟和約旦分別加徵20%,對日本加徵24%,對斯里蘭卡和緬甸各加徵44%,對越南加徵46%,對馬達加斯加加徵47%,對寮國加徵48%,對柬埔寨加徵49%。而此前美國已宣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別加徵的25%關稅也會落地。
雖然表格顯示,這些被徵收“對等關稅”的國家和地區,也對美國加徵更高的關稅,但表格所列關稅是由美國單方面計算後得出,也就是“我認為你的稅率是多少你就是多少”。
在美國歷史上,“對等關稅”的加徵早有先例。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美國的外貿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加徵關稅史”。在1934年之前,也就是美國《互惠貿易協定法》(RTAA)出臺之前,美國的對等貿易政策就突出表現為“消極對等”。所謂“消極對等”就是以提高關稅或威脅提高關稅作為和其他國家貿易談判的籌碼。而這正是特朗普政府熱衷之事。
特朗普用極限施壓手段威脅他國,迫使他國與美國談判,但結果只怕是適得其反。此前,多國和歐盟已宣佈反制措施:加拿大宣佈對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歐盟宣佈對威士忌、摩托車加徵50%的關稅進行反制,並計劃在4月中旬擴大品類;中國宣佈對美國的原油農産品等加徵10%至15%的關稅等系列反制措施。這些反制措施將再度抬高對美國的關稅壁壘。“對等關稅”是以美國為中心,對全球形成關稅壁壘。而這一壁壘也將美國孤立在其中。
“對等關稅”確實會重塑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體系,但這種重塑不是特朗普政府所追求的振興本國産業,而是各國將繞行美國,關稅壁壘圍困的是美國自身。(劉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蔣新宇 唐華 張艷玲